第(2/3)页 正好燃烧过的木炭灰还能和粪肥搅拌,到时候随便晒一冬天,明年就能用了。 上党别的不多,木炭灰贼多,属实是一举两得啊。 随着计划的拍板,一群挂名在边汉麾下的老头、小孩,就挨家挨户收粪去了。 现在人们入厕还没到家家户户都有厕所的地步,一般都是野外随手解决了,猪那玩意也不是谁家都养得起的,更别说盖个猪圈当厕所了。 刘备早就和村里的宗族长老打好了招呼,那些长老也满嘴答应了。 当然, 其中利诱的成分居大。 刘备给那些宗族长老一月三石粮,让其帮忙收粪,到时候派人拉走。 至于这些粮食,宗族长老是私吞还是分发下去,那就和刘备没关系了。 至于城中的粪便,直接让雇佣流民,一天管两顿饭... 【作者:他娘的,我写不下去了,我要换话题,我晚饭还没吃呢。】 现在沮授的以工代赈计划颇为成功。 虽然没见到那群流民产生什么价值,但是好歹把他们稳下来了。 冬天的时候在给这些流民找些事干。 只等明年春天,分些田地,让他们种田去了。 刘备本着给那些干活的人,提供的午饭只能吃饱,不能吃好,胡饼半饱,小米粥必须能照人的原则,居然还在流民中间收获了不菲的声望。 这操作把沮授都惊呆了。 回想起当初在冀州当县令赈灾的时候,草率了啊。 想当年在冀州赈灾,是把自己伙食标准砍了五六倍,拿去赈济灾民的,当时还收获了一票好感。 属实没想到,这伙食水平砍了十来倍,收获的好感度一点都不比自己当初在冀州差。 这大汉百姓对生活水平要求是越来越低了... 此时的沮授和刘备二人干坐在政务厅,两人都没有处理公务。 随着秋收结束后,也就没多少大事情需要处理了。 一些小细节就交由底下官吏了。 只等把大军的后勤弄一下,剩下的就是考虑冬天给流民找些活干。 沮授不是诸葛亮那种什么政务都一把抓的人,刘备更不是了,导致现在二人颇有些无所事事。 主要是二人对于治政方面,都不是那种很精通的人,就像程序员一样,做个程序,能运行就行,管它有没有bug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