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一笔勾销-《聊斋狐婿》


    第(2/3)页

    方城隍明白后,又添新疑:“刘戚氏妇道人家,不曾再世为官,亦未得天子封号。其子刘世才,倒是受天子赐号。”

    “莫不是母凭子贵?亦或刘氏分得其子功德?”

    席少卿含笑收牒牍,说:“方兄说对了。刘戚氏确是‘母凭子贵’,亦得了其子刘世才功德。”

    “刘世才,异人也。”

    “异人者,性命由我,名不在册。”

    “故,其有功德亦不能加身,只能加于其父其母。”

    “其父早亡,转世割断牵连。刘戚氏为母,尚在,所以承其子功德。”

    “下元日,岁星来东岳,亲笔将刘世才之阴功赋予其母刘戚氏。”

    “如今他母子二人气运相连,子之功德全部归于母之名下。”

    “近来刘世才新添一桩功德,乃助临安县办‘岁夕灯会’……”

    “临安城隍亦受用百姓香火礼敬,此事方兄难道不知?”

    说话掐算时辰。

    方城隍恍然道:“下官略知一二,当夜临安‘灯祭’所生民愿着实不小……,却没想到刘奉义乃异人转世。”

    席少卿起身说:“不如方兄随我同去一见那位郡君。”

    “下官正有此意。”

    说着,方城隍同行出官邸,乘坐少卿车驾去往临安。

    路上,席方平问起‘刘世才为人和身学’,得知‘刘奉义乃真儒’后,更想一见此人。

    他生前亦是真儒,替父鸣冤之后,厚养风骨,笃志经学。

    虽未成鸿儒,亦是一方名士,儒术通达【正心境地】。

    “不知刘世才真学通达何等境地?”

    带着思量,席方平继续与州城隍谈论‘奉义诸事’。

    ……

    与此同时,地府两位通判、判官已至临安刘府,正与刘奉义灵堂见礼。

    刘府设两处灵堂,一处在前院厅堂,一处在后院正房。

    前灵堂做待客之用,后灵堂守灵之用。

    依临安丧礼风俗,家长亡故后,须守灵七日,即‘守头七’,第八日方能入殓下葬。

    此时前院灵堂,香火腾腾,灵灯高亮。

    刘彦一身孝服礼谢韩通判人情,平儿福伯一同答谢。

    韩通判受之一礼,含笑道:“若非春燕娘子提点,我也难与奉义结善缘。”

    “令堂老夫人阴功甚高,该当添寿过岁。”

    “以后我女翠莺,还请奉义和娘子多多教诲。”

    “翠莺妹妹聪明可人,善良贤淑,乃可教之才……”

    刘彦说话夸赞其女,对平儿道:“请娘子来。”

    平儿领喏进内院。

    刘彦又顾看赤髯判官,他已知其来意,但不知其姓,打算问一问好与母亲引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