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辽东巡抚邱禾嘉向朝廷参奏祖大寿率军献城投降,崇祯得知消息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领锦州。 不仅皇太极要祖大寿履行承诺,崇祯也想让祖大寿回京述职,三次下诏,祖大寿三次皆是找理由推辞,始终坚守在锦州城内。 反正他认为去京城就是袁都督的下场,只有留在锦州,对双方的皇帝都有用。 方能保住他祖家的富贵,也能保住他子侄的性命。 但是京师内因为大凌河失守,明廷内部开始了严重的相互倾轧,是邱禾嘉还是孙承宗的责任? 总之大凌河刚被修好就被损坏,损兵折将,先前是孙承宗力主这一策略,以至于丧师辱国,责任就该是孙承宗的。 孙承宗上书自辩,言皆是邱禾嘉屡次易师不听节制所致,可是朝廷越吵越烈,孙承宗以病请辞,崇祯为了平息朝议,批准他归籍。 孙承宗第二次督师被排挤下台,邱禾嘉留任。 崇祯对于祖大寿的不进京觐见,也实在是没辙,关外精锐士卒损失殆尽,只有靠着祖大寿这个地头蛇继续维持。 对于祖大寿,崇祯是既有极大的疑心,又不得不倚重他,希望他能忠于自己。 在这种复杂的心理下,最终只能演变为不信任。 关外的局势一片糜烂,崇祯只能寄希望于洪承畴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后,剿灭山西境内的贼寇。 这样他麾下就又有大批精锐士卒,可以调往辽东,与皇太极厮杀。 大明在追击责任,皇太极则是命令所有大明降卒全都剃发加入八旗,随即举行盛大的宴会。 皇太极从大凌河获取了大小火炮三千五百多,以及鸟枪火药铅子无数,全都调拨给佟养性管理。 但是缴获物资太多,不得不扔掉部分不是很好的武器,以此来减缓运输困难。 明军便把这些遗弃的火炮火枪收集起来,对付对付,继续用在防御守城上。 皇太极对于此战极为满意,围困大凌河取得了完全成功,消耗了大明在关外的精锐士卒,使其军事力量发生了重大损失,直追萨尔浒之战。 更是有一大批文臣武将投降了大金,将来必定会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就没有同乡以及旧关系吗? 这可比攻克一座城更加让人满足。 至于些许的瑕疵,便是祖大寿这个人说话不算数,可他手底下没有精锐的关宁士卒了,那也白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