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你们做的事,我相信佛祖和吕祖一定能想的通!-《我在大唐当驸马》


    第(1/3)页

    “河东道连月大旱,出了数以万计的灾民,让他们吃饱穿暖,朝廷还有这个能力。”

    张顿叹了口气,一副忧心之色道:“但是,有些人,借着灾情,来兼并百姓的田地,百姓没了土地,成了灾民,朝廷出钱能赈济灾民一时,却不能长久。”

    “所以,本官帮助灾民,用当地特有的竹子,编织出竹具,再由大总管府负责贩卖。”

    “卖出去的钱,交给灾民,由灾民用钱财赎回自己的土地和屋宅。”

    “这样一来,灾民们有了耕种之田地,能安身之屋宅,河东道的灾情就彻底解决了。”

    闻言,静法方丈、柳五子道长不由神色一肃,对张顿的印象大为改观。

    “张少尹为国为民,贫僧佩服。”

    静法方丈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然后盯视着张顿,道:“只是贫僧不明白,张少尹为何要贫僧和这位道长来此?”

    张顿沉声道:“因为本官在贩卖竹具之时,遭遇了一些问题。”

    “按照本官开始的想法,我们三个钦差,带着竹具来到没有受灾的河北道,将东西卖给豪商,带回钱回去给灾民。”

    “可是!”张顿抬起手掌,指向了河东道的方向,说道:

    “河东道治所的晋阳县,有一个陈家,和当地的豪绅们,却凭借着人脉,说服了此地的豪商,让他们不要买我们手里的竹具。”

    柳五子皱眉道:“张少尹口中的陈家,和那些豪绅,不愿意让灾民们将手中的田地全部赎回去?”

    张顿点头道:“对。”

    柳五子困惑道:“让灾民们用原价将田地和屋宅赎回去,他们也不亏啊,他们为何要这样做?”

    “看似不亏,实则大亏。”

    张顿耐心解释道:“他们借着河东道的灾情,兼并百姓的土地,才用了多少钱?”

    “若是按照丰年的价格,至少是他们收买百姓田地的数倍不止。”

    “丰年收买一块田地的价格,可是能在灾年买下四五块地啊。”

    闻言,静法方丈和柳五子道长神色微变。

    他们是出家人,听闻这些事,没有往深里想,听完张顿抽丝剥茧般的解释,二人心里不由有些愤怒。

    柳五子骂道:“这些人,不是东西!”

    “道长心慈啊,本官这是这么觉得。”

    张顿钦佩的看着柳五子的,嗷:“但是,问题偏偏卡在这里,河东道治所的陈家,和那些豪绅现在从中作梗,所以本官不得不另辟蹊径,来找道长和方丈帮忙。”

    柳五子义正言辞道:“能为河北道灾民做一些事,是贫道的福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