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学堂-《一戟平三国》


    第(2/3)页

    对于建学堂这种要求吕布自然是不会有异议的,一所学堂最大的投资不是房宅,一所学堂建成也不过三十多万,书本印刷,学子们的住宿饮食,一个月开支也不过一个人几百钱。

    吕布最头疼的是先生人数的不够,一所学堂至少得有一名德才兼备的先生教学,现在张先生既然说了能建,那自然是已经有了足够的先生。

    对于学堂吕布直接全部批准,钱财登记之后随意支取。

    下面还有开办学堂地区委任官员送上来的公文,解释学子突然增多的情况。

    原本各地平民是不愿意孩子去书馆私学读书的,由于大部分私学都是大家族开办的,收费都高,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生活让他们只能放弃对知识的仰望,而孩子也能在家里帮着做些农活补贴家里。

    但吕布这个义务教育颠覆了这一切,不用交钱就能送孩子去读书识字,这不是天大的馅饼么,识了字就有资格当官,说不定就有能力光宗耀祖,再不济也能成为文化人吧,不用再风吹日晒,耕作不休。

    学堂实行军事化管理?没关系!刚好帮我管管这调皮捣蛋的混小子,平时没少在家里惹事,一定要好好管教,不听话随便招呼。

    距离远的免费提供食宿?这不行!距离近的也不能让回家,就在学堂好好读书。回家也帮不上忙,只会捣蛋。

    这些就是地方官员收集上来的民间反应,平民对于能把孩子送去一个包吃包住包读书的地方热情很高,孩子能学知识还能敞开肚皮吃饱饭,这不比在家苦熬要好多了?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孩子那饭量是一天比一天大,能真的帮家里做的农活却有限,家庭最大的开支都在孩子身上,这又能养孩子又能教孩子还不用出钱的好事去哪找?学堂!

    不管是想占便宜也好真想读书也好,反正现在各地新办的学堂几乎一瞬间就满员了。不管哪个地方建学堂,只要准备建,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跑去无偿帮忙,只求自己孩子能去学堂,人多力量大,人更多力量更大,本来一个月能建好的学堂十天就能建好。

    对于这些人的行为吕布不在乎,自己花些钱,能完成这事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教学不需要很多年,没有那么多学科,教的多是识字和礼仪之类的,几年就能完成,更高深的学问就要看个人的表现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