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学宫之用-《三国:汉中祖》


    第(2/3)页

    “臣秦宓、许慈愿继任副祭酒一职。”秦宓、许慈二人拱手答道。

    “此番设立学宫,朕是希望效仿齐稷下学宫,纳百家之才,不可持一家学说。”刘禅望着二人叮嘱说道。

    秦宓正色拱手道:“宓知也,惜前汉时蜀本无学士,文翁遣司马相如东习七经,还益州教化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今国家欲学稷下学宫,设武担学宫,弘扬益州学风,臣如何不敢效力乎。”

    刘禅点头表示欣慰说道:“有秦卿此言,朕便安心。武担学宫,有询议、教化、著述三大之用,卿等应该知之。”

    “今天下未平,大汉尚未季兴,武担学宫需助大汉一统大业,朕也闻《说苑·尊贤》中所言:‘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学宫有询议之用,不知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许慈听闻后,拱手答道:“臣知也,臣虽专研经学。但也知济世之书,臣以为管子之学可于大汉教授。”

    刘禅见许慈如此上道,态度极为友善道:“可,但卿也需知兼容并包,不可打压其他学派。”

    许慈拱手称诺,秦宓沉思后拱手答道:“陛下,宓虽不喜济世之术,但不会因私废公。”

    “哦!朕不知卿为何不喜济世之术。”刘禅好奇问道。

    “如《战国策》反复记述张仪、苏秦之术,杀人自生,亡人自存,经文之所斥也。故孔子发愤作《春秋》,述先贤正道,又著《孝经》,广陈德行。”秦宓拱手答道。

    刘禅听闻后有些感慨道:“天下纷争,方有一统,百姓才能安宁,士人方可习文读经;但自从后汉董卓乱政起,天下战乱已有三十余年,死伤百姓不知多少。济世之术或许会使天下愈发混乱,但济世之术也会使天下一统安定。如同持刀者,善人持刀可保安宁,恶人持刀危害他人。因此视人而定,岂可因噎废食乎。”

    秦宓沉默半晌后,拱手行礼。

    见状,刘禅轻笑道:“两位卿家,若是不喜济世之术,可让其他人教授,两位卿家负责学宫理事、教授自己所长即可。”

    “教化之用,卿家自知,不需朕讲述吧!”刘禅望向二人,继续讲道:“至于著述,朕认为必须为也,古人之说不知过去多少年,我等岂可报读,而不立今人之说。”

    “即如经文也有古文、今文之分,虽然各家之见不同,但可立说以辩,我曾闻益州士人推崇今文经学,而不推崇章句之学,故尹思潜(尹默)入荆,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人,学古学之说,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春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