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以牙还牙-《大宋权相》


    第(2/3)页

    只要肯前进,路再远也有抵达的时候,子时过后,绵州城城墙上的灯火终于在望,可李德辉的军队却不能从绵州南门直接进城,必须要先绕到绵州西面,从龙安河上架设的石桥过河,然后再转向东面,从绵州西门进城。——之所以需要这样行军,是因为绵州的北门被涪水阻隔,南门则被龙安河阻隔,龙安河流进绵州南门后,又在绵州东门处汇入涪水,两条流量巨大的河流三面包围了绵州的南、北、东门,可以从陆地进城的地方也就只剩下西门一道城门了。

    废话说了许多,转入正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李德辉军顶着冰凉的秋雨,终于全部通过几乎与河面平行的石桥,踏上涪水与龙安河夹角之间的土地。迅速重新组织因为过桥而稍显凌乱的队伍后,李德辉当即率领骑兵先行,到绵州城下诈城,可是到得绵州西门后,李德辉才惊讶的发现,绵州城上虽然打满了火把和插满了蒙古军旗,护城河上的吊桥却没有放下,城门也没有打开,与想象中的李进开城迎接自军大相径庭。

    “情况不对啊。”李德辉稍微有些担心。不过仗着自己兵多和粮草充足,李德辉也不怕被发现后打硬仗,只是命令杨大渊上前叫城。杨大渊万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催马跑到护城河边,先摆出随时逃跑躲避箭矢的架势,然后才冲着城楼上大声叫道:“绵州的弟兄们,我们是成都来的援军,你们李将军可在?”

    杨大渊连叫了几声,城墙上才探出一个头来,懒洋洋的大叫道:“你们是成都来的援军?真的?我们怎么没听说成都要来援军?”杨大渊大为奇怪,又大叫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今天李进将军明明已经派出了使者和我们交涉,我们也把刘黑马大帅派我们来增援绵州的事告诉了李进将军的使者,他应该早就回来了啊?”

    “没听说啊?”那蒙古士兵矢口否认,又叫道:“那你们等一等,我派人去禀报李将军,看李将军怎么吩咐。”说罢,那戴着斗笠的脑袋飞快缩回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杨大渊无奈,只好跑回去向躲在弓箭射程之外的李德辉禀报。李德辉一听也糊涂了,“奇怪?难道今天和我们联系那个传令兵在回去的路上出了意外,没有回到绵州城里?”

    “或者是李进把这事忘了?”杨大渊也想出一个可能,不过杨大渊很快把自己的分析否决——基本上,再蠢的将领也不可能把援军即将抵达的事情给忘记了。这时候,绵州城墙上又探出脑袋,开始那蒙古士兵叫道:“成都的弟兄们,我已经派人去禀报李将军了。我是城门官,今天晚上雨太大,要不要我先打开城门,让你们进来避避雨等着?”

    “要,太感谢兄弟了。”李德辉和杨大渊一起大喜,赶紧大叫答应。那城门官答应道:“好,那你们等等,我马上让人放吊桥。”说罢,那脑袋又缩了回去,然后城墙上很快响起吱嘎吱嘎的绞索转盘转动声,高悬的吊桥也开始缓缓落下。李德辉和杨大渊等人欣喜若狂,赶紧互相商量几句,一起涌到吊桥旁边等待入城。可就在这时候,新的意外发生了……

    “干你娘!是那个王八蛋忘记给绞盘上油了?!”城上的守军士兵破口大骂,吊桥落到一半也停在了半空中,开始那个城门官又探出脑袋,叫道:“弟兄们,不好意思了,我们的绞盘把手断了,等我们换个把手。”

    “没事,快点就行了。”李德辉肚子几乎气爆,脸上却还得堆笑答应。那城门官又缩回脑袋,大声吆喝催促更换绞盘,城上也响起一阵金木撞击之声——很明显是更换绞盘的声音。听着那声音,李德辉和杨大渊等人心里急得差点没叫出来,脸上却不敢有什么异样表情,只是呆呆的站在夜雨寒风之中,等待城上守军修好那个该死的绞盘。

    等啊等,等啊等,足足等了有两三柱香时间,吊桥的绞盘竟然还没换好,杨大渊忍不住破口大骂道:“干你娘的?你们的绞盘把手是金子打的还是银子铸的,怎么还没换好?”李德辉赶紧拉住杨大渊,低声呵斥,命令他冷静。还好,城上那城门官也没生气,只是探出脑袋来叫道:“不好意思啊,刚换好一个又断了,我们正在换第二个。”说罢,那城门官又飞快把脑袋缩回去。

    “不对!”李德辉终于醒悟过来,心中大叫,“糟了!他们好象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不等李德辉再做多想,后面队伍中忽然有许多士兵大叫起来,“水!水!那来的这么多水?!”

    “水?!”一种不好预感涌上李德辉心头,低头一看时,李德辉顿时傻了眼睛——不知何时,地面上已是积水半尺多深,差不多淹到战马的膝盖上,而且水位还在呈不断上涨趋势。李德辉心中一动,立即失声惊叫起来,“上当了!有人挖开了上游的河堤!”

    “砰!”李德辉的话音未落,城墙上忽然一声炮响,无数士兵手拿弓箭出现在城墙之上,其中一名穿着蒙古千户服色的将军大声笑道:“李德辉小儿,李进将军请你喝的黄泥汤,味道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