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最后一关(上)-《大宋权相》
第(2/3)页
“好诗啊,果然是好诗。”从另外两顶暖轿钻出来的丁大全和阎庆,还有董宋臣,三人异口同声的拍起马屁,“元稹这首诗词句虽好,气势却不够磅礴,但经皇上金口一念,这首诗就变得荡气回肠,豪放雄伟,令人热血沸腾!吾皇真乃古往今来的第一大诗人,第一大词人!吾皇之文治武功,即便是秦皇汉武也望尘莫及!吾皇功盖尧舜,实乃天下第一皇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得了,得了,你们再捧下去,朕就要飘起来了。”宋理宗被丁大全和董宋臣等人吹捧得如饮美酒,忍不住捻须微笑起来。丁大全等人见宋理宗心情极好,正要接着把马屁拍下去时,宋理宗却忽然叹了一口气,看着西湖雪景喃喃道:“说到大雪,贾似道遣使来报,前线的风雪可比临安要大得多,也不知道前方的将士在这大雪之中是否吃得饱?穿得暖?”
“皇上放心,半月前微臣已给前线加拨了一批棉衣与棉袄,加上以前军中所备,前线一名士兵差不多能分到两件棉衣,两条棉袄。”丁大全这句话倒是大实话——贾似道向后方伸手的本事可非同一般,不过丁大全又包含祸心的说了一句,“当然了,如果前方出现士兵冻毙的情况,那就得仔细调查军需物资的去向了。”
“据朕所知,贾似道在军中极得拥戴,他应该不会干这样的事。”宋理宗微笑说道。丁大全却不依不饶,又恭声说道:“皇上,还是小心一些的好,鄂州与临安相距千里,很多情况,不是皇上立即能知道的。况且贾似道与高达、吕文德等将领关系极好,如果他们互相勾结,恐怕会蒙蔽了皇上的圣目……。”
“行了,贾似道身为国舅,如何会欺瞒于朕?”宋理宗没理会丁大全对贾似道的攻击,又转向阎庆说道:“阎庆,你也是国舅,要多向贾似道学学为朕分忧的忠心与才干,不要成天就只会在临安城里吟诗弄月。上次蒙古鞑子过入侵鄂州的时候,朕问你该如何迎敌,你结结巴巴半天,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微臣无能,微臣罪该万死。”阎庆面如土色,赶紧跪到宋理宗面前磕头请罪。丁大全和阎贵妃互相对视一眼,心中纳闷,心说皇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宠爱和相信贾似道了?仅有董宋臣知道这是全玖联合全太后和谢皇后在宋理宗面前大说贾似道好话的结果,偷笑之余,董宋臣乘机给阎庆卖人情,“皇上,其实阎大人也很不错的,这一次蒙古鞑子入侵,阎国舅虽然没有亲自领兵迎战,可他在后方为前线做了不少好事,大力支持了贾丞相在前线的战事,贾丞相对阎国舅也是感激不尽的。”
“有这事?朕怎么不知道?”宋理宗一阵糊涂,董宋臣赔笑道:“皇上日理万机,怎么可能事事记得?这一次贾丞相在青石矶与蒙古鞑子僵持,从江西和荆湖各地征调了不少粮食——阎国舅不是永兴人吗?贾丞相从永兴调粮,阎国舅不仅没有吝啬,还捐赠了大批军粮给贾丞相。阎国舅舍己为国,真乃百官之楷模。”
“董公公,有这事吗?我好象只让老家的管家给贾丞相捐了四十石粮食啊?”阎庆大吃一惊,赶紧问道。旁边阎贵妃气得马上踹大哥一脚,“大哥,你糊涂了,是四千石!四十石,你打发叫花子啊?”阎庆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改口道:“对,四十石只是给战场附近百姓的种粮,四千石才是捐给军队的粮食。”阎贵妃也媚笑道:“皇上,我这大哥办事虽然有些糊涂,但是在对皇上的忠心上,却是甘愿与贾丞相为伍的。”
“原来是这样,你做得很好,起来吧。待前线凯旋之后,朕再给你论功行赏。”宋理宗虽然对董宋臣的话并不全信,却不得不给爱妃一点面子。阎庆这才起身,并乘宋理宗与阎贵妃到前面赏雪的机会向董宋臣低声说道:“董公公,谢了。”董宋臣低声答道:“别谢咱家,是贾丞相的意思,只要国舅别让贾丞相为难,贾丞相不会对不起国舅。”另一边的丁大全气坏了,凑上来低声问道:“董公公,贾似道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么向着他?”
“丁丞相,大家都是汉人,贾丞相从来没有对不起你,你干嘛老是和他过不去?”董宋臣低声笑道:“阎马丁当再强,始终拿吴潜、汤汉这些老东西毫无办法。如果是阎马贾丁当,咱们可就是天下无敌了。”
“董公公,你不要想得太美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丁大全毫不留情的反驳道:“贾似道是那种甘愿与我等平分权力之人?公公现在倒向贾似道容易,将来再后悔可就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