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948年2月出生的周秉义,27岁; 1948年4月出生的陆天、郝冬梅,27岁; 1950年10月出生的周蓉,25岁; 1952年7月出生的周秉坤,23岁; 1953年4月出生的陶俊书,22岁; 1959年9月出生的周玥,16岁。 这里,成了年轻人的世界。 与往年有些不同的是, 郝今龙夫妇坐在地桌一旁的炕沿,一边照顾小长乐和冯楠,一边做听众,听着围坐在地桌青年人,在那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先开口的是陆天,虽然周家和郝家这些年青中,周秉义年龄最大,也更有大哥的样子。 不过,对周家,包括郝家,这几年贡献最大的自然是陆天。 无论是周秉义还是周秉坤,都对陆天十分佩服。别人的话或许将信将疑,陆天的话,都像语录一样,牢记在心里,并且付诸于行动中。 说了一些过年该说的祝福语后,下面的话陆天是说给周秉义的:“大哥,现在周家两个媳妇都回吉春,家里明显阴盛阳衰。我觉得你应该争取一下,早一天回吉春,对周家、郝家都好。” 听陆天这么跟自己说,周秉义想想说道:“陆天,你跟我说过,再过几年一定会恢复高考。读高中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清华北大,要是上了推荐的大学,将来就不能参加全国统考了。” “陆天,我就说么,秉义有更大志向,不会这么早回吉春的。”郝冬梅插言道。 陆天喝了一口滚烫的红茶,抿了抿嘴唇的茶水,接着说道:“大哥,我想问你。你一定要上清华北大最终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了。”周秉义豪不犹豫的答道。 陆天微微一笑,“大哥,我知道,你最喜欢的专业是文史类。这类专业最终的方向大多是成为领导干部,做人民公仆,你应该也是这样。 我说的,对吧?” 周秉义点点头,“陆天,你说的对。莪的志向就是将来走上领导岗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百姓谋福祉。” “大哥,要是这样,你就没必要拘泥清华北大了。 为官之道,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没必要一定要在高等学府。 你要明年能回吉春读大学,四年之后就能走上领导岗位,哪怕是从基层做起,也能实现你的抱负。 你要一定要考清华北大,那就需要四年之后再读四年。 八年后,你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三十四岁,算不上年轻干部了。”陆天帮着周秉义分析着。 陆天的话,郝冬梅也跟周秉义说过。不过,周秉义是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没太放在心上。 今天,陆天这么一分析,周秉义觉得的确有道理。 正要开口,陆天又说道:“大哥,我没做过领导干部,有些事也很主观,这样,问一下爸妈,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说完,陆天向坐在炕沿的郝今龙、金月姬望去。 刚才陆天的一番话,郝今龙夫妇听得真真切切,听陆天这么一问,郝今龙和金月姬对望一眼后,金月姬开口道: “秉义,陆天说的很有道理,早参加工作,就多一天工作经验,读吉大和北大,区别不大。 当然,这些只是我和你爸的经验之谈,如何选择,还在你。” 听完,金月姬的话,周秉义点了点头, “爸、妈、陆天,我听你们的,回去之后,争取保送大学的资格,争取早一天能回吉春。只是每年回城读大学的名额有限,兵团机关竞争十分激烈,我不知道能不能争取上。” 见周秉义表了态,周蓉笑道:“大哥,你要是想好了。我跟干爸说一声,让他帮帮你。” “周蓉,走后门的事,可不能做。”周秉义一脸严肃地说道。 “哥,你放心吧,我干爸做事很有分寸,绝不会违反原则做事的。这一点,咱爸妈清楚。”说着,周蓉又向郝今龙夫妇看去。 这一次是郝今龙开的口,“秉义,我对老马十分熟悉,他能为你做到的,是保证公平。 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你要通过能力去争取。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 “是啊秉义,陆天和周蓉是你我最亲的人,他们做事,你放心吧。”郝冬梅挽着周蓉的胳膊笑道。 “那,那我听你们的。”周秉义当然清楚马守常说一句话的分量。 之前,他不去争取上大学的名额,很大原因就是其他争取大学名额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周秉义觉得自己机会不大,没必要与其他人争取,得罪人。 现在,有马守常帮忙,就完全不同了。 在公平前提下,周秉义自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哥,你要是能回来,咱家就差秉坤了。”周蓉望着弟弟说道。 周秉坤听后一脸憨笑,“姐,我可能也有机会回吉春。” “秉坤,你藏得挺深啊,快说说看。”周蓉瞪大眼睛问。 “八字没一撇的事,等有谱了再说吧。”周秉坤挠了挠头。 周蓉拉起身旁陶俊书的手,冲着周秉坤说:“秉坤,看你那烦人样,我不问你,问你老婆。小陶,你来说。” 陶俊书看了看周秉坤,对大家说道:“秉坤,你说吧。都是家里人,还能帮你想想办法。” “是啊,秉坤。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好开口的。要是有机会回吉春,就要全力争取,有什么困难,大家还能帮你出出主意。”陆天说道。 周秉坤喝了一口茶水,舔了舔嘴角的水渍,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