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宁远张了张嘴,却没再说什么。 他怕再说,张榆真跑去弄一部文艺片出来了。 文艺片有票房么? 他还真想不起那部文艺片有多高的票房。 当然,文艺片的投资成本也不高,赔钱的也不多。 即便那些没法在国内上映的影片,也不见有多少赔钱的。 可文艺片真不赚钱。 一部电影挣他一个亿不香么? 宁远拍文艺片出道,可他尝到商业片的甜头,对文艺片显然已经没了什么兴趣。 不过,国内许多导演都有一颗文艺心。 “对了,若雪似乎参加今年中秋晚会了吧?”宁远转移了话题,问道,“她什么时候出场?或许今儿收工之后,还能一睹其风采呢。” “压轴!”张榆一笑,说道。 “嗯?” 宁远却是震惊的看向张榆。 杨若雪中秋晚会压轴? 这不可能吧! 杨若雪如今虽然很红,但在中秋晚会这种大舞台上,恐怕还没资格压轴啊! 可这事儿,张榆没必要跟他吹牛啊! “他唱的歌合适压轴。” 张榆自然看出宁远心中疑惑,随即解释了一番。 的确,杨若雪即便是如今最火的歌手,恐怕也没资格在华视中秋晚会上压轴。 不过若有歌曲加成,那就另当别论了。 杨若雪欠缺的不过是资历而已。 她人够红,好作品也够多。 只是年纪有些小而已。 而华国国情如此,很多地方是论资排辈的。 “哦,这样么?”宁远点了点头,道,“那晚上收工后,到要看一看。你写的新歌吧?” “嗯!” 张榆点了点头。 宁远有此猜测也很简单。 杨若雪以往的歌曲,还不足以让她压轴出场。 那么,自然就是新歌了。 “她隔几天应该就要来剧组了吧?”宁远接着随口问道。 “应该不会有意外。”张榆点了点头,说道。 杨若雪在这部影片之中,也是有客串的。 而客串的角色就是:杨若雪! 当红歌手杨若雪。 原版之中王力宏的那个角色。 张榆原本计划是他自觉客串出演的。 可惜,刘博饰演不了王多鱼这个角色。 他演王多鱼了,自然也就演不了这个角色。 袁翔又忙着他的演唱会,所以张榆把杨若雪给拉来了。 作为杨若雪的荧幕处女秀,想来还是会吸引她众多粉丝的。 只是杨若雪粉丝看了电影之后,却发现她在电影里面竟然是饰演她自己,不知道那时他们的表情会不会很精彩。 《西红柿首富》按着计划拍摄。 拍摄顺利,自然不会出现加班加点的情况。 今日拍摄十分顺利,甚至提早收工。 不过,张榆与宁远讨论了一下接下来的拍摄计划,回到酒店之后,中秋晚会早已开始。 杨若雪作为压轴嘉宾,自然还没出场。 而她作为压轴嘉宾,其他嘉宾难免有几分不服气。 不少人表演结束,并没有离开,而是想要看看她杨若雪凭什么压轴。 张榆洗完澡,躺在沙发上片刻,杨若雪才登场。 音乐响起,一股韵味就弥散了开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杨若雪一开口,就惊艳了不少人。 曲子古韵味圆润,却又不缺乏流行因素,尤其是意境十足。 当然,最惊艳的还是歌词。 能鉴赏的人全都被震动了。 在现场的郭志新更是直接站了起来,目瞪口呆。 这不是歌词,而是诗词啊!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无数之人被镇住了。 而电视机前也有不少人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或许一般人听着,只是觉得这首歌好听,歌词也很有味道。 可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却明白。 这歌词有多牛! 不少电视机前的文学圈的人已然站了起来。 这就是一首古词。 而且这个上阙太厉害了,厉害得要命! 若是下阙撑起来了,那就难以想象了。 这么精彩绝伦的诗词,究竟出至谁之手? 有人怀疑是改编至古诗词。 可对古诗词有研究之人都知晓。 这首词,他们没见过。 如此惊艳的词,他们都没见过,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新作。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转折,从天上回归凡间了啊! 众人一阵错愕。 不过,上阙倒是埋下了“何似在人间”的伏笔。 舞台上,杨若雪仙气飘飘,好似嫦娥在月宫起舞。 舞台美轮美奂,好似仙境。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绝对是名句。 上阙调高,显得高大上,下阙又低调,讲亲情。 这词绝了。 而曲子与词相辅相成,意境相容。 这他么谁写的歌啊?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一句一出,所有人都被镇住了。 这收尾,堪称完美。 毫无疑问,又是一句绝句诞生了。 有一点文学功底的人,彻底被这首词给镇住了。 而那些质疑杨若雪没资格压轴的,此时也沉默了。 他们哪儿还不明白。 压轴的不是杨若雪,而是她这首歌。 当然,这首歌惊艳无比,也适合这个舞台。 可若是换一个名气不大的歌手,恐怕也没资格压轴。 杨若雪只是资历不够而已。 而这首歌弥补了她的这个缺陷。 中秋晚会结束,但相关话题随即登上热搜。 而其中话题最热的非杨若雪这首《但愿人长久》。 而这首歌,张榆选择是乃是王菲版本。 杨若雪的声音或许没有王菲那般缥缈,但却又不一样的味道。 歌曲韵味、意境皆上去了。 再有舞台的加持,这首歌想不火都难。 当然,这歌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歌词。 尤其是有人爆出,那并非改编至古词,而是出至张十三之手。 也就是说这首古词是张十三写的。 这似乎也没什么吧? 毕竟张十三的歌曲,基本上都包揽了词曲以及编曲。 杨若雪的那么多歌曲,皆是如此。 惊艳的歌词,又不是没出现过。 这难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儿么? 可无数文学大佬跳出来,对这首词鉴赏,得出的结论:此词之后,再无中秋词。 什么意思? 这首词已经是写中秋的天花板了。 没人能够超越。 既然无法超越,那还写什么? 写出来丢人现眼么? 真有这么厉害? 张十三歌词很惊艳,这很都人都知晓。 甚至有人说,若非他不参加音乐盛典。 若是参加,肯定蝉联最佳作词奖。 可歌词与古诗词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以张榆展露出的才华,写出古诗词,或许不让人惊讶。 毕竟很多歌词都有古诗词的影子。 可写出这般厉害的古诗词,那就有些超出他们的预料了。 那么多文学圈的大佬都惊叹啊。 文人相轻! 他们都说出“再无中秋词”这样话,显然是彻底服了张十三这首词。 杨若雪这首歌大火,在音乐圈掀起不小的浪花,可歌词却在文学圈掀起了巨浪。 “再无中秋词”这话分量有多惊人,可想而知。 若是放到古代,那就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中秋词。 即便如今,恐怕也一定会流传下去。 可见这首词在文学圈中的地位有多高。 “你写的那首歌火了。” 第二天,宁远见到张榆后的第一句话。 他昨晚也看了中秋晚会,听了杨若雪那首歌之后,还忍不住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 “我写的哪首歌没火?”张榆淡淡的说道。 他就差没说:基操,勿六。 宁远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说什么。 他无力反驳。 可这家伙难道就不知道谦虚一下? “《战狼》似乎也火了。”宁远说道。 我大人大量,不跟你一般见识。 你牛逼,我承认。 “你昨儿说过了。”张榆说道。 是么? 好像还真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