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后她们就拿着户书上前找大夫看病了。 对,要拿着户书,因为义诊针对的是贫困百姓。 也就是官家认定的贫下中农,拿着户书可以在三天内免费看诊拿药三次,每个看诊的人都要记录在案的。 这也是官家出头的原因,药铺的大夫只负责给人看诊,而记录统计这些事情则是读书人去做的。 是归京兆尹衙门负责的,京兆尹直接请了国子监的学生们帮忙,反正他们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提前熟悉这些操作也是无可厚非的。 黎修平正好就带着三毛四毛提前融入其中,也算是开始与京城里的读书人有所交集了。 如果真的是要以后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这条路,一开始在读书人中扬名立万也是非常重要的。 像黎修平能够被陛下钦点为状元,可以说他读书扎实功课好。 可也有很大一部分, 是运气的成分, 是因为他的策论刚好对了皇帝陛下的心思。 换言之, 如果考试的时候策论内容不被主考官所喜欢,哪怕考生功课再好也不一定能取中。 黎修平现在所打的,就是这样的心思。 在他中了状元能够入朝为官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在为老黎家的将来做打算。 因为黎修平很清楚,自那以后他们家绝对不会再只是普通的农户,甚至他也不想就止步于耕读之家。 所以,家里不能只有他一个读书人,以后他的子女肯定是要从小读书的。 而现在嘛,侄子们他也不希望都被埋没了。 打算一开始方青青就想着法子在家里教几个孩子识字,尔后想办法让他们在县里都去书院读书了。 黎修平很是感激,于是心中的那一点疑惑都只是埋在心中。 他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方青青的借口很苍白。 只是跟着他学认字,就可以到那个程度? 甚至她的医术…… 早在去年过年的时候,黎修平就曾有意无意的考过,胸中有丘壑的方青青绝对不只是刚刚跟着他学认字的文化水平这么简单。 在家人面前她是这么搪塞的,其他人不懂,可是经历了十年的寒窗苦读才有如今成绩的黎修平又如何不明白做学问的困难? 她不说,他就不问,甚至会帮她在家人面前遮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