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楚寒笑道:“必须比酒楼的好吃,这可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做法。” “你小子,这书念得值。”王大有笑指了指他道。 两人说笑着往镇上去了。 “不错,不错。”尹奉全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看楚寒的文章,一叠声夸道。 一旁的尹忠笑问:“老爷,您是夸包子不错换是宝儿的文章不错?” “都不错。”尹奉全说着伸手去拿包子,发现已经被他吃光了,他意犹未尽的端起茶喝了半盏。 楚寒笑道:“老师爱吃的话,明日学生又让二姐再多做些带来给老师。” “好。”尹奉全笑着点头,而后夸道:“我在京城也没有吃到过这么好吃的包子,你二姐的厨艺当真不错。”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农女能做得这样一手好吃食,真让人刮目相看。 楚寒笑道:“二姐要是知道老师这般夸她,一定会高兴坏了。” 他近来教了二丫不少新东西,二丫都是一学就会,十分聪明。 灌汤包他早就想吃了,咬一口都是油汤,油而不腻,满足鲜香,味道好极了。 今天只做了猪肉的,以后再做牛肉羊肉虾仁这些,一定更鲜美。 “我只是实话实说。”尹奉全放下茶,开始进入正题,要授课了。 怕被人知道尹奉全私下收徒的事,尹奉全只给楚寒上一个小时的课,就让他回去,但尹奉全会布置很多的功课给楚寒回去做。 这样既能掩人耳目,也不会对楚寒的学业有什么影响。 上完课,楚寒和王大有在镇上买了些东西就回了村子。 回到家,楚寒家正传出李氏的笑声,王大有赶紧进了屋一看,见李氏正在屋里和二丫帮着缫线,许氏和大丫一个在织布一个在裁衣,四人有说有笑,热闹极了。 王大有心中别提多高兴了,看了许氏一眼,问老娘,“娘,您在这啊?” “是啊,芸娘怕我在家无趣,便让二丫扶我过来说话,你回来了?宝儿呢?”李氏一边缫线一边问。 王大有道:“也回来了,回屋去了。” 李氏点了点头,“那你回去做饭,我再在这坐会儿。” “李奶奶,大有叔,别回去做了,就在我家吃吧。”二丫便道。 许氏和大丫也让他们在家里吃。 李氏摇头,“那不成,哪能老是占你们便宜?” “一顿饭而已,哪是占便宜?”许氏道。 二丫也道:“就是,添两副碗筷便是了。” “换是回去吃好,这样才能长久。”李氏坚持。 王大有赞同老娘的话,转身回去做饭了。 以后他和许氏成了亲再一起吃便没有人说什么了,现在终究是不方便,容易让人说闲话。 搬进新家后,许氏一家的日子越发过得顺利起来,先是荷花带着镇上不少商铺的老板娘找到她定制衣衫,赚了一大笔银子,她的名气越来越响,附近村子的人都慕名来找她做衣衫。 大丫在后院种了各种小菜,因为是种在自家院子,没有外人看到,大丫便多施了些肥,结果没几天就可以采摘了,她高兴坏了,一家子也是又惊又喜,紧闭了嘴没有对外说半个字。 二丫时有人请她去帮厨,她做的菜好吃,加上只前盖房子时练出来了手速,她一个人可以做十几桌的席的主菜,赚了不少银钱不说,美名也传开了。 不少人媒人上门给大丫二丫说媒,门槛都要踏破了,不过楚寒一句先给许氏找个好婆家再议两个姐姐的亲事给挡了回去。 媒人们便都对准了许氏,给他挑了不少的对象,不过许氏也没空去相看,她得忙着做衣衫,只说等有空了再说。 王大有心中有了信念,干活越发起劲,一日上山猎到了一头野猪,卖了个好价钱。 李氏每天都到许氏家说话,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两家人相处得极好。 楚寒家的日子一路朝着平顺划去,孙老太那边就百般不顺了。 马氏小产后,马家就提出要和楚文和离,孙老太当然没反对,只前她便对马氏诸多不满,如今马氏不能再生孩子,她巴不得不要马氏这个儿媳妇,只要儿子能生,再娶一个儿媳妇回来,楚家也不会断了香火。 双方很快达成一致,签下和离书,一拍两散。 楚马两家都想尽快娶的娶嫁的嫁,只是事与愿为,楚文这样的情况,村子里是没有人愿意嫁他的,就算是邻村也都听了楚家的事,不愿将闺女嫁到这样的人家遭罪。 马家那边也一样,马氏不能生了,哪有人愿意要她,只得嫁给别人做小,或者是中年丧偶家中有儿女的,但马氏心气傲,又不愿做小或者做人继母,婚事便就这样搁浅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事,孙老太的腿慢慢的好了起来,那是卖了几块地才得来的银子治好的,卖地的头一开,就止不住了,卖了一块又卖第二块,楚家经过这场变故,彻底走向衰败。 没有人同情他们,只道他们是活该,好好的儿媳妇孙子孙女不要,落得这样的结局只能怪他们自己自作自受。 “宝儿,宝儿,我的小兔子又下了一窝小兔崽。”一大早,二丫的声音就在院子里欢快的响起。 楚寒一大早就起来练字,正练完字准备出门洗漱,听到二丫的话高兴的跑了出去,“二姐,咱家的兔子真的又下小兔崽了?” “是啊,你去看,这窝有十只呢!”二丫带着他走到兔子圈旁往里看。 楚寒看去,见果然有一窝没有毛的小兔子,他数了下确实有十只,顿时高兴坏了,“这窝可真多!” “是啊,而且个头比上一窝下的要大一些。”二丫喜道。 楚寒点点头,“是呢!” 加上这一窝,他们家就有十八只兔子了,够吃的了。 兔子都下崽了,他想到蚕已经脱了四次皮,又过去了这么多天,也该到吐丝的时候了,他赶紧和二丫往后院跑了。 到了后院,楚寒率先进了杂房往簸箕里一看,立即浮现喜色,蚕果然都吐丝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