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师兄-《当许仙看了白蛇传》
第(1/3)页
所以说,做得好不如蹭的好,有条件要蹭,没条件制造条件也要蹭。
这首《爱莲说》已经显现出千古名篇的潜质,这时候强制捆绑一些人命,那就是稳赚不赔啊,听了于毅的话, 众人怀着不一样的眼神看着于毅,那些跟于毅同僚的王家兄弟,那是羡慕,名垂千古谁不想要啊?
跟许仙同窗的都羡慕的看着许仙,你看看别人都是拍大儒马屁,而人家许仙直接让大儒抢着拍马屁,这叫啥,这就是才华啊,有才华是让人嫉妒。
众人想着,而最生气的就是刘寄如,这好不容易培养个学生,结果做了首千古名篇却被于爱莲抢了风头,这那里能忍啊,这边于毅想着,眼睛一转,计上心头,转头看着许仙道:“汉文,于毅大儒说的对加一个副标题是对的,不过我感觉不应该叫做,葵巳日送于公,这明显有问题,既然要记录时间地点,就应该写全了,我认为应该改成,葵巳日,于吾师刘寄如处宴饮送于公。”
“这样时间人物, 地点,事件都全了,方位一个体系,汉文以为对否。”
刘寄如笑呵呵的看着许仙,这意思很明显啊,你把我也加上啊,我也蹭个流量。
许仙能说啥,这时笑道:“可以的。”
刘寄如这才心满意足,咱最起码直接给个全名,刘寄如,他于毅还得查找一番被人才知道是于爱莲,而且咱们还直接点名,咱是他师父,这句很重要啊,能做出这样千古名篇的是自己徒弟,别人肯定感觉自己也很厉害啊,这就蹭到位了。
刘寄如很满意,于毅皱了皱眉头, 要不把自己的于公改成于毅真名, 想了想于毅有感觉不对劲, 还是于公比较好, 于公虽然不是真名,可却显得尊重。
想到这里二人就感觉不用改了,这时一旁的王氏兄弟突然开口道:“汉文啊,我们有个不成熟的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许仙一皱眉看向二人,这时二人道:“汉文啊,我们感觉刘大儒说的不错,这事情一定要介绍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录的越详细,后世研究的时候,越明白,我认为这副标题不如改成一段序言,我认为应该改为,葵巳日,大儒于毅下江南,吾师刘寄如宴请名士王敬之,王敬铭,作此诗送于公。”
听了这话刘寄如,于毅看向王家兄弟,这二位为了蹭流量是脸都不要了,而王家兄弟这时却乐呵呵的,能在这种千古名篇上留下名字要什么脸啊。
这时候就应该不顾一切的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上面,最起码让后人混个耳熟,就比如李白的那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两个人要不是跟李白喝顿酒,谁知道这两位是谁啊。
结果喝了顿酒,那就大名流传千古,最起码岑夫子,丹丘生听着求耳熟啊。
这时二人满脸期待的看着许仙,许仙这时很尴尬啊,王才举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想着许仙道:“也行吧。”
于是乎一群人愉快的就把这首《爱莲说》当做本场宴会的压轴作品,其他人的作品不听也罢,而今天这场宴会也定然会传扬士林,最起码这首宴会一首爱莲说就足够惊艳了,而除了这个之外更加惊艳的是这场宴会最后还多出一个《咏莲》,其中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是传唱度很高的,也颇有小名篇之资。
一场宴会,两首名篇,这在后世定然会被传扬的。
而且本次宴会,大家都很有收获,于毅,刘寄如,王家兄弟获得了名传千古的机会,蹭流量蹭的飞起,许仙得到了大儒的赏识,于毅现在叫许仙已经一句一个汉文了,颇为亲近,王才举也将会随着小荷才楼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走红。
留名于士林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了,至于其他人也都是各有收获,不虚此行啊。
宴会在逾快的氛围结束,宴会结束了,学子们被遣散,于毅大儒说他还有故人要见,就坐着王家兄弟准备的车辆离开了,晚上他应该会回刘寄如这里下榻。
许仙吃的沟满壕平离开了刘寄如的府上,回去做的王才举的车,王才举在车上正式的向许仙道谢:“汉文多谢了,这次多亏你。”
许仙闻言笑道:“朋友之间不谈这个,你不也把你的备用诗稿给我用了吗?”
王才举听了这话有些脸红道:“我那个诗稿那能跟你这千古名篇比啊,我这可是占大便宜了。”
许仙闻言哈哈笑道:“什么千古名篇不千古名篇的,朋友之间不谈这个。”
许仙说着,心中想到这样的千古名篇哪有真正一本呢,送一篇给王才举不叫事。
二人说着,就来到了钱塘江边,这时二人透过车窗就看到了一个小和尚正在跟一个小姑娘吵架,小姑娘指着小和尚的鼻子,口吐莲花,小和尚则是笑嘻嘻的看着小姑娘,充分的显现出了佛家身后的根底,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笑嘻嘻的不说话。
气的小姑娘连连跺脚,最后小姑娘是在气急,一头扎进钱塘江里不见了踪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