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日上三竿。 一批接一批的士子进出。 原本颇有精神的众人,此刻也都跪坐在地,跟身边的好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静坐,有的更是直接闭眼调息起来。 冀阙周围也是难得静谧。 田国看了眼田陵,道:“兄长,对这次审阅的信心有多少?” 田陵迟疑片刻,摇摇头道:“没有太多信心,若是放在往常,我却是很有信心,但这次,前来的士子太多,而且有不少大才之人,就我们进去那一批,就有几人行文比我都迅速。” 田国轻叹道: “我们终究是小看了天下士人。” “本以为这次盛会,会是我弟兄二人扬名之时,也能再次彰显大父名望,奈何天下有才之人众多。” 田陵平静道: “能参与这种盛会,已是平生之幸。” “若非这次秦廷广开言路,豪聚天下英才,我们又岂能亲历此等盛会?眼下盛会虽未正式开始,但这一系列筛选,却已经透出了种种不凡。” “且不说那规章细则。” “就说秦博士弄出的文房四宝,等这次盛会结束,定然会在天下名声大噪,广受士人盛赞,此等珍物,若非秦廷大方,我等恐怕穷极一生都难窥一面,何以能亲自使用上?” 田国点点头。 说道: “兄长所言甚是。” “只是我弟兄二人,以往一直自诩为天下不世出的英才,但面对真正的天下英豪,却只能叹自身学问之浅薄,心中莫名有一股低沉和失落。” 田陵道:“以往我等只是井底之蛙,只有亲历了这次宏大盛会,才能知晓自身学识之浅薄,这次回去之后,当越发砥砺前行,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不负大父昔日之盛名。” 田国眼中露出一抹迟疑。 缓缓道: “我对兄长的话有不同看法。” “这次盛会种种行为,都透露出不凡,这是否可以证明,秦廷是真有了求变之心?百家诸子逝世之后,天下学说大多已停步不前,眼下秦廷所为,却是欲开辟一条新路。” “一条大治之路!” “眼下大治尚处于混沌不明,若是经过这次盛会,让大治有了切实方向,天下士子或许会开始另择出路,天下纷乱数百年,民众早已厌倦了战争,百家之学也不再适应当今变化。”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大乱基本已告结束,天下已开始进入大治阶段,以往我诵读大父文章时,隐隐感觉有些于当世不合,来到这次盛会,见到这么多的能人志士,我却是感觉到自己似乎跟世事有了隔阂。” “我认为不当如此。” “大父文章皆为治国之学,却有些不合时宜了,我们弟兄二人,往日闭门造车,现出门已不合辙,当年名扬天下的诸子,尚且要游历多国,不断打磨学问,我们何以敢闭门不出?” “兄长,请恕仲弟无礼。” “我此次恐不能随兄长回齐地潜心修学了。” 说完。 田国起身。 朝田陵行了个大礼。 田陵盘坐在地上,眼中露出几分怅然,望着离意已决的田国,他却是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叹气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