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看来,计划一切都是在预料之中,不过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是朱瞻基没想到这个他“杀鸡儆猴”计划中的鸡,居然是国子监祭酒,还是这位自家傻爹记恨了一辈子的江西老表李时勉。 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想到这些,朱瞻基也没急着一棍子就打死这位江西老表,毕竟朝堂上有些东西还是要讲究有理有据的,于是看着李时勉,朱瞻基就笑道:“不知道李祭酒这流言是从何处听来的?” 李时勉闻言抱拳行礼,淡淡回道:“回太孙,臣昨日回到家中时,偶然听到家中下人闲聊时所闻,然后又亲自到坊间打听,查明确有此流言,因此才急于向殿下求证,还望太孙恕罪!” “臣等需要一个真相,圣天子在位,如若医学这等不入上流之术,也能堂而皇之开办学院,并且挂上皇家头衔,这种事倘若是皇上在此也是不会同意的!” “放肆!” 朱瞻基还没开口,这时候一旁的杨士奇却先站了出来维护起朱瞻基。 他和李时勉不同,杨士奇属于是从太子府出来的属官。 有人怼朱瞻基,他自然就是需要站出来的。 杨士奇呵斥一声后,就躬身目视前方,呵斥道:“皇上北伐,太孙殿下代天子监国,行天子之权,如天子亲临,尔既不属六科,亦非御史,岂因坊间流言,便可当庭质问太孙?” 杨士奇话落,李时勉丝毫不慌,淡淡的看了一眼杨士奇对于这位内阁三杨之一丝毫不惧:“杨学士,尔不过一学士,位居五品,虽居台阁,然则只有建议之权,并无处理政务之能,汝又何以驳斥于我?” 说着话,李时勉又意所所指的看了一眼三杨处理政务的桌子,其意不言而明,这是在说三杨自己就是越权, 不过对于三杨能在这李里处理政务,他眼中还闪过一丝羡慕,一闪而逝。 朱瞻基看着两人三言两语间就完成了一次交锋,也是看的有些无语。 这些文官,他就知道如果只讲道理,那是没有一个好惹的。 这还只是一个国子监的祭酒,这要是他把建立皇家医学院的事情当庭说出来。 朱瞻基估计明天乾清宫的奏折就得垒起厚厚一沓。 眼见杨士奇还要和这位江西老表互怼,朱瞻基直接抬起手阻止, 杨士奇虽然是在维护他,但是杨士奇只是为了维护而维护。 这样一来即使维护了朱瞻基,朱瞻基的目的也是不会达成的。 打蛇不死,到时候走了一个李时勉,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 所以打断杨士奇后,朱瞻基就笑道: “刚刚听了李祭酒的话,我也有一事不明,请问李祭酒为何你会说医学就不可以开办学院了?” 见到朱瞻基开口,李时勉毫不犹豫就道:“回太孙殿下,医学并非上流,又非显学,难登大雅之堂,如果堂而皇之开办学院,教书育人,并且还挂上皇家头衔,岂不是让他们以后位同天子门生,如此之事落实,敢问太孙殿下,我等读书人以后又如何自处?” 朱瞻基闻言,身体微微后仰道:“李祭酒说医学难登大雅之堂,我还是有一事不明,敢问李祭酒家中可有人生过病,如果家中有人生病,李祭酒又是否请过郎中医师?” “这………” 朱瞻基话落,李时勉语气微微一滞,然后立即道:“太孙此言有失偏颇,生病求医只是人常,然殿下贵为太孙,当以治国安邦为主,如此方为正道!”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朱瞻基点点头,这家伙不得不说还是有几分东西的,顿了一下,他这才继续道: “既然李祭酒说到治国安邦,那么李祭酒也应当知晓,若是治国安邦,定然需要经验丰富,如同李祭酒这样的老臣辅佐,不知道李祭酒认为此言可对?” 李时勉听到朱瞻基夸自己,下巴立即微微抬起了一些,点点头就道:“殿下此言甚是!” 朱瞻基见李时勉点头,笑笑又道:“既然如此,李祭酒也应当知晓,前些日子兵部尚书金忠,便因风寒劳累病倒,如果开办医学院,定然可以教出大批名医,届时如果让上了年纪的老臣每人身边时刻都有一位名医照顾,必然可以使诸位老臣延年益寿,有了这些老臣,我大明也必然能够更加繁盛不是?” 朱瞻基说到这里时,还故意看了一眼杨士奇几人。 杨士奇年纪不小了,现在差不多都五十多岁了。 而像杨士奇这样的老臣,朝中可不在少数。 李时勉听到朱瞻基这话时,心里也是动了一下。 他倒没想到朱瞻基想要开办医学院是这个目的,一时间有些语塞,毕竟这个时候如果直接反对那就是摆明在得罪朝廷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