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憋气的洪承畴-《我,朱由检:大明第一败家子》


    第(1/3)页

    西安府的不少人都知道,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大人,平日间有三样好。

    一好豆干,二好听戏,三好读书。

    所以,西安府北大街一带的戏园子门口,一溜齐的,每天都有二三十家卖豆干的小摊点。

    蒸豆干,炸豆干,煮豆干,爆炒豆干,油泼辣子豆干,羊肝炒豆干,羊汤泡豆干,香椿拌豆干,酸辣豆干汤……

    总之,就十分丰盛。

    生意火爆的不行。

    饥荒之年,老百姓最是可怜。

    他们往往为了一口饭,在荒郊野外挣扎哀号,无助而绝望,那些卖儿卖女者,还算是有点门路的。

    据说,天启七年春天,关中百姓易子而食者,屡见不鲜。

    但西安府里的官宦和大户人家,该吃吃,该喝喝,该舔的……就算是明知道洪承畴洪大人清正廉明,但该跪下舔的,照舔不误。

    在这个闽南汉子尚在陕西督粮参政任上时,他的这三个好,便被西安府的人津津乐道,以为美谈。

    “洪大人就好一口豆干,那是他老人家不忘本。”

    “洪大人爱看戏,那是他老人家爱秦腔,爱咱老陕的风土人情、爱咱三秦父老么……”

    很多西安府的大户人家可能不知道,洪承畴这一辈子,最恨的,便是豆干。

    最不喜欢听的,是秦腔。

    在他这位闽南读书人看来,秦人的风尚太过刚硬,唱戏就唱戏,嘴张着像一口烂碗,挣的面红耳赤的,一个个好像要出五关斩六将的架势,令他略感不适。

    读书人,还是要有点文气,才更像个读书人。

    问题是,老陕的豪门大户们,就喜欢这口,没办法,为了让手底下的兵卒有一口热乎饭吃,他得假装爱秦腔。

    至于豆干,就有点难言之隐了。

    二十四年前,每日一大早都会走街串巷叫卖豆干的少年洪承畴,可能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他会高官厚禄,大权在握。

    这位闽南汉子出身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干。

    清晨时分,还要挑到附近的英圩埔去叫卖。

    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老师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五年书后,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