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这种和谐的相处,并没有持续多久。 原因,自然就是各阶层之间出现了矛盾。 以往年岁好的年份,汉匈之间都能填饱肚子,自然是不会引起什么变故,可只要哪一年的收成不好,野蛮落后的外族便会催生出他们骨子里的原始基因! 没粮,抢! 没女人,抢! 凭什么汉狗占据的土地都是最肥沃的?凭什么汉狗的女人都长得那么水灵? 我们凭什么没有,那没有,我们就抢! 这种事情,自汉光武之后,便时有发生,针对一些小规模事件,汉室也是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随他去吧,反正没抢到自己头上,些许百姓,被抢就抢了呗,死就死了呗,反正过两年又好了。 如果是发生了大规模,比如打草谷之类的,那汉室皇宫里的大臣们,就会开始商量对策了。 南匈奴有点不服管了,要不打一顿? 不行,并州太远了,等我们派军队过去,他们早就跑了,要是惹得他们生气叛变了,得不偿失。 那怎么办呢?安抚呗!这是最省钱省事的办法了。 只要他们不闹事,给点东西也无妨嘛! 可怜被劫掠的并州老百姓,统治阶层根本就没把他们当回事,反倒是抢打劫杀的那些外族畜生,不止没有受到惩罚,反而是多得了一笔抚慰金! 这一下子,部分南匈奴以及乌桓、鲜卑那些原本站在一旁观望,生怕大汉朝廷会对他们展开报复的人,一下子也红了眼! 可怜老百姓,原本是汉匈同居的那些郡县,俨然成为了南匈奴补充自身的后勤仓库。 大汉朝廷的不作为,也让南匈奴和其他诸如乌桓、鲜卑、羌胡部落愈加肆意妄为,他们仗着大汉需要他们镇守北疆,面对北匈奴等外敌,不仅不断地掳掠周围汉族百姓,更是对大汉朝廷索求无度! 早在桓灵年间,凉州三明之一的段熲便发现了这一祸端,上书朝廷,提及大汉边疆2000余里均被胡人侵蚀,希望朝廷不要再纵容胡人作乱。 奈何,当时的大汉一派繁华,只知享乐的王公大臣们,哪会考虑到遥远的边疆,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 当然,纵使他们知道了又如何,并州本就苦寒贫穷,若能用一个贫穷之地换来外族与大汉之间的安宁,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而这样的小打小闹,直至中平四年(187年)彻底爆发,南匈奴的休屠胡部叛乱,杀死了当时的西河郡守,连带着时任并州刺史的张懿也战死沙场,休屠胡部杀了南匈奴单于,为此,南匈奴一分为二。 一为叛乱的休屠胡部拥立的须卜骨都候。 一为老单于之子,于夫罗! 而于夫罗被驱赶,率残部,投靠了当时崛起于西河郡白波谷的黄巾军-白波军,两方人马结合,也开始在并州四处劫掠,不过讨董之时,白波军裹挟着当时的西河郡守崔钧,将部队拉到了河东地区,威胁雒阳京畿之地,侧面为讨董事业做出了部分贡献。 可以说,贾诩提点李儒迁都的计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怕这支白波军南下直指雒阳! 到灵帝末期,并州原有的九郡,其中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五郡已经尽数落入外族的管辖范围,其余诸郡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略。 之后,并州再度被进一步瓜分,时至今日,乌桓占据了西北部朔方郡、东部的雁门郡以及太原郡北部部分地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