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匈奴不过手下败将,多次侵扰边境实属挑衅,臣建议出兵应战,扬我大梁国威!” 一向坚持求和的老臣,竟站出来央求发兵。 “陛下,臣附议!大将军坐镇西域,火铳军势不可挡,匈奴这是想趁火打劫,若不给予教训,恐扬其威名!” “老臣上奏!大梁应当血战到底!” “臣附议!” “附议!” “……” 满朝文武纷纷上奏要求发兵出战,就连一向主张求和的数位老臣,也怒斥匈奴挑衅,必须打压。 朱佑德缓缓起身,胸腔涌出一抹振奋,我大梁,终于有了血性! 对比上次北燕来犯,群臣退缩上奏求和,上至尚书下到黎民百姓看不到一点血性。 但这次,群臣激愤上下一心,大梁血性凌云志! “诸位,吾等与朕想法一致。西域挑衅大梁,匈奴也来凑热闹,那就打!” 一声怒喝,群臣振奋,小皇帝对内虽昏庸暴躁,但面对外邦挑衅,从未手软。 这时,一位小太监手捧奏折上报:“陛下,韩王密信!” “王忠厚,念!”朱佑德看都没看,韩王来信,定是胜利的前兆。 “臣朱康,受浩荡皇恩,持御令剿匪,现已接近西北道。” “先锋来报,吴阶将军与王破天统领大败燕王军队,臣快马加鞭率军前往夹击,预计清晨形成包夹之势,傍晚便可取胜!” 短短几字,群臣无一不震撼。 燕王造反起义? 韩王手持御令剿灭? 这、这……这都是何时的事? 满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高台上的小皇帝神不知鬼不觉就布置好一切。 都说陛下昏庸,若非有内阁辅佐天下必定大乱。 直到此刻,群臣方才明白,并不是内阁辅佐,而是陛下圣明。 大梁境内一举一动皆逃不过天子眼目,内阁不过是按照天子吩咐行事。 如此圣君,乃大梁机遇,崛起的机遇! 满朝大臣,跪地齐喝:“陛下圣明!” 唯有林云一人面色慌张,还好站在后方并未被察觉。 洛云山适时的站出来:“陛下,兵部调度兵马,征调全国地方军三十万!各地皆有出兵!” “五大藩王以及各个封地,共出兵二十万!共计五十万大军!” 朱佑德扫视一圈,看着匍匐的大臣,心底安稳,朝政稳定方能一致对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