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信你能把支架玩出花来-《国医:开局扮演神级手术大师》


    第(2/3)页

    唐方跟苏新月说了专家们的疑问,将通话器调大输出音量,递到苏新月不远处。

    “各位老师,为什么要做双侧入路?”

    “无非就是为了在双侧血管都置入移植物。”

    “目的是为了保证稳定性、保证贴合度、保证血液供应正常。”

    苏新月清脆悦耳的声音回响在暖翠厅内,将疑问声全部压下。

    与此同时,她也没有拉下手里的活,一伸手,接过特制的气囊导管,送入鞘管。

    “但双侧入路损伤大、花费高、耗时长、难度大,并且由于极大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并发症的增加,且远期效果较差。”

    “这种操作方法,是建立在支架落后的基础上,不得不在支架以外下功夫。”

    “说起来,是设备厂商拖了后腿,是材料学家拖了后腿。”

    “面对困境,是各位老师用你们的智慧,还有你们的双手在弥补这一切。”

    暖翠厅内,顿时暖流涌动。

    这个苏医生,虽然狂了点,但是说话真好听啊。

    就跟她的声音一样,悦耳动听。

    关谷这种年轻些的专家还好,一些岁数大的专家甚至润湿了双眼。

    任何医疗技术都不是创造即顶峰的,evar技术在近10年才初步成熟,为全世界广泛接受。

    最近五六年才获得它应有的荣誉:血管王冠上的明珠。

    而之前20年,就是这些老专家在黑暗中摸索。

    除了面对新技术的盲区,他们还要面对早期器械极端落后的困境,甚至一度需要自制支架。

    能坚持走到今天,甘苦自知。

    苏新月的讲解声中,气囊导管进入支架内,随着它的逐渐膨大,伪足徐徐展开。

    随着这个似曾相识的画面出现,关谷等人心中一动,疑问和怒气悄然减轻。

    咝……百思百讲,不如一见——我好像理解这术式了。

    “请看,血液供应的问题不难解决,一目了然。”

    “稳定性的问题不用担心,一目了然。”

    “贴合度的问题同样不用担心,甚至比双侧入路、延长支架的老技术更可靠。”

    专家们默默点头,什么解说都不如眼睛所见来得直接。

    就拿翻山烟囱来说吧,那种术中现铆现接的重叠支架,能比这个本就是一体的分支更牢靠吗?

    那么多零部件的接续,贴合度真的能比这种精准调校、接近于“自适应”的记忆材料更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