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就这么定了-《沧海扬帆》
第(1/3)页
“老俞,聚酯装置这件事,总体来说是靠谱的。未来20年,国内的聚酯需求会持续上升,聚酯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咱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大批上马大型聚酯装置,面临着资金上的缺口,所以发展小型聚酯装置,至少在20年内会是国家的政策所向。
“小型聚酯装置的技术并不复杂,以潘总工的水平,加上水化设的生产基础,努努力,搞出一套合格的小型聚酯装置没有太大的问题,潘总工承诺的技术指标,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高凡给俞国荣吃着定心丸。
俞国荣他们想搞小型聚酯生产,这件事既出乎高凡的预料,却又是在他的计划之中的。
前一世,中国的聚酯产业发展采取的便是大型装置和小型装置并行的道路,由国家投资建设年产能5万吨以上的大型装置,乡镇企业则建设年产能在5000吨左右的小型装置。
到2000年前后,中国的小型聚酯装置年产能已经达到了280万吨,占全国聚酯产能的1/3。这些小型聚酯装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几个省,其中又尤以水南省最多。
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水南的乡镇企业家愿意投资建设小型聚酯装置,自然是看到了它的盈利能力。
高凡力主开发小型聚酯装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吸引水南的乡镇企业投资建设,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这样既可以缓解国内的聚酯供求紧张局面,也可以给国外的聚酯设备厂商产生压力,迫使它们降价。
高凡原来的想法,是自己去游说某个部门或者某家大型国企出资建设第一家小型聚酯企业,作为示范。他没有想到的,是水南的乡镇企业家居然有这么敏感的嗅觉,仅仅是和潘越吃了一顿饭,就盯上了这个业务。
这样一来,倒是省了高凡的事情。相信随着俞国荣他们的厂子投产,其他的乡镇企业家就会看到机会,从而纷纷涌进这个产业。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凡无论如何都是要支持俞国荣他们的。
“有高老弟这话,我就放心了。我回去就联系潘总工,请他给我们设计一套聚酯装置。”俞国荣说。
高凡说:“说起设计的事情,我倒是想起一件事。老俞,你有没有考虑过进行技术专利的投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