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一个陷进-《抗战之责》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行了行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先和我们说一声,别再捅什么篓子了。陈长生,我也不是说你,活了三十多年了,还和年轻人一样冲动。妈的,原先以为你老实,才把你和小王放一起,还是惹这么大一摊子事。”张旭没好气地说道。
“队长,不是我冲动,打你从死人堆里救了我,到现在,看见鬼子我心里就堵得慌。上次许子乡的屠杀,我当时真想和鬼子拼了,可是一想会连累队里百多兄弟,再想想好死不如赖活,也就压下了了火气。可是这人你越想躲,事情它越来。”
陈长生越说越激动,语调里慢慢带着哭腔。
“狗日的日本人就没把咱中国人当人看,想杀就杀,看见女人就想上。队长,你们说我一个大男人,眼看着同胞被日本人欺负,我怎么办?我他妈的还是不是男人?队长,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在外面,他们老百姓背地里都叫我们是汉奸!
想我堂堂七尺汉子,我,我……”
“怎么办,哼,先想想自己有什么实力,能做什么!难道你们好不容易活下来,又这么轻易地把命交给日本人?汉奸?哼,我们做过对不住中国人的事吗?”
这陈长生怎么还不明白自己和肖彦梁要他们好好活着的意思?“汉奸?”想到这个词,张旭心里一痛,不由得有些急了。
“行了,长生,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可是如果我们都想你这样冲动,不计后果,我们的死又有什么意义?徒劳牺牲而已。穿上这身皮,只能是尽力帮帮咱们中国人,能少被欺负就少被欺负,你说是不是?”
肖彦梁拦住已经举起手的张旭,对陈长生说道。
“长生哥,你别说了,队长说得对,我们的命比鬼子值钱,好好活着,还怕以后报不了仇?”王树心劝着陈长生。
打从德贵家里出事,王树心就觉得自己的两个队长不是那种心甘情愿给鬼子当汉奸的人,可是他怎么也看不出来两个队长到底在做什么。
“树心,你活腻了?什么报不抱仇的?在这里可以说,我和肖队长可以当没听见,出去自己小心着些。”王树心的话,张旭吓了一跳,赶紧骂道。
“只要兄弟们都好好活着,我和张队长做什么也没关系。报仇?说得轻巧,就咱们这些人枪?想都别想。记着,出去别说这些傻话了。”肖彦梁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
“可是……”陈长生还要说什么,却被肖彦梁打断,说道:
“没什么可是的。你们先回去吧。把今天的事好好想想,再想想以后怎么更好地活着。”
肖彦梁话里有话。
“是。”
待两个人走了,肖彦梁对张旭说道:
“大哥,我看以后可能要认真主意队里的兄弟了。连长生这样老实的人都忍不住鬼子的暴行,哪以后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兄弟忍不住?到时候,吃后悔药都来不及了。”
“不错。不过你我这两个当队长的都这么一副熊样,这便衣队百余号人也不好管。”
“我看着样,以后我们随时叮嘱着吧。”肖彦梁想了想,也没什么好的主意。
“也只有这样了。肖兄弟你说让王树心、陈长生加入我们如何?王树心和德贵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当初也是我把他从鬼子的活埋堆里刨出来的;陈长生的家人也是早叫鬼子给杀了,两个人对鬼子的仇恨那是没的说。”张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再看看吧。有的人对仇人,是必置之死地的,有的人,却是害怕,不想报仇的。他们两人和德贵不同,不能只看他们的一次冲动就收了他们。对了,让德贵从今天起小心跟着王树心,我感觉他们不会对鬼子就此停手的。妈的,有了第一次冲动,就会有第二次冲动,万事开头难。”
“也好,随便再观察观察他们。兄弟,你知不知道你在宪兵队给鬼子跪下的时候,我差点就掏枪和鬼子干了。”透过窗户,望着离开的王树心和陈长生,张旭说道。
“不会吧!”肖彦梁有些诧异。
“怎么不会,看着你下跪,我……心里”张旭没有再往下说。
“大哥,看不出来你也这么冲动。自从许子乡以后,我就没有再冲动过了。”肖彦梁很想笑着说,可是却没笑出来。
“也许你只是看到我面无表情罢了。可是,兄弟,你为什么要跪下?万一大介洋三不领情呢?”张旭摸了模脸,说道。
肖彦梁没有马上说。他走到桌子边上,背对着张旭,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着桌面。
“我还能有什么法子?我就在赌大介洋三是个聪明的鬼子。”
“聪明的鬼子?”张旭不明白了。
“对,聪明的鬼子。”肖彦梁转过身,对张旭说道:
“树心、长生他们的接口好,是为了完成他大介洋三的命令。那么,我一向他跪下,他要是聪明的话,就会想到这是一个彻底收买人心的机会。那树心、长生他们就有救了。他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呢?我为什么会知道到他想收买人心呢?因为他送枪支弹药和自行车给我们,却没有给巡警队同样的装备。送这些东西,不是收买人心是什么?现在一个更有效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你说,换了你,你会不会抓住?”
“会!”张旭反映很快,肖彦梁话刚落,他就明白了。
“不过,就是大介洋三没有送我们东西,再回到当时,我也会跪下。跪下,总还是有一定的希望。有一点希望,我就要去争取。那时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肖彦梁说完,长长地出了口气。
“那你在大介洋三的办公室里,怎么把我们做的事都说出来了,我吓了身冷汗呢。要不是借着对赵广文发火,还不知道怎么掩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