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治漠首策,屯兵修路-《重生朱棣之子》


    第(1/3)页

    所谓大漠,有两个含义。

    一个指的是位于中原王朝北方的茫茫草原,包含了漠南、漠北之类的地理概念在内。

    另一个意思是广阔无垠的戈壁沙漠。

    如此一来,漠南指的就是戈壁沙漠以南、阴山以北的区域。

    历史上,漠南之地演变成了后世华夏的内蒙地区,戈壁沙漠变成了蒙古国与后世华夏的分界大漠。

    漠北又称岭北,戈壁沙漠以北的广阔区域都属于漠北的地理范畴。

    漠西之地,位于后世杭爱山以西、包括阿尔泰山在内的广大地区,就连部分中亚地区也属于漠西的地理范畴。

    在如今的大明,后世的杭爱山叫燕然山,阿尔泰山叫金山,肯特山叫狼居胥山。

    瓦剌的统治范围包含漠西全部、漠北五分之二,漠北剩下的五分之三包括北海(贝加尔湖)在内,以及再往北的地区都属于鞑靼的统治范围。

    历史上,唐代至明代都叫贝加尔湖为小海,但是朱高煦在接收阿岱汗献上的北元玉玺之后,已经下令把小海改回了汉代的叫法,即北海。

    实际上,朱高煦的心中对于如何治理草原诸部,早就有了一套成体系的方案。

    他之所以要召集文武重臣议论此事,是因为他不想单纯用帝王威势压人。

    他想让身居高位的文武重臣们通过议论,明白一个道理,即治理大漠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走出一条新路!

    在举兵征讨脱欢之前,朱高煦就跟太子朱瞻域透露过,待他扫平瓦剌之后,会将瓦剌境内三个羁縻都司收归朝廷直管,并新增若干卫所。

    因此,朱高煦治理草原的第一策就是屯兵修路。

    具体是在漠北草原锁钥之地设立卫所,从大明迁徙卫所兵及其家眷至此,屯兵驻守,兵民合一。

    同时修建道路,加强对草原各地区的控制。

    在朱高煦看来,漠北、漠西最佳的宜居之地域,只有两个。

    一个是燕然山与狼居胥山之间的广大地域,那里虽然寒冷,但河流众多,水草丰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