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巡抚制试点(中)-《重生朱棣之子》


    第(2/3)页

    “正因如此,永乐年间父皇才会多次派出钦差大臣,以巡抚之职,协同地方三司处理事务。”

    朱高煦说到这里,殿内众臣皆沉默以对。

    永乐年间,巡抚身为钦差大臣,代表着朝廷,所以其权力比地方三司更大,地方官吏无不听其调令。

    再加上巡抚妻儿老小皆在京城,与绝大多数地方豪强并无瓜葛,处理事情时无需考虑其他因素,没有顾虑,因而办事效率极高。

    就这样,朱棣派出京官担任巡抚,逐渐成为了一种惯例。

    也就是说,朱高煦要把之前临时性的巡抚变成常驻地方的官职,是有法理依据的。

    而众臣顾虑的点在于,他们担心巡抚日后做大,天下再现唐代藩镇之祸。

    “陛下春秋鼎盛,欲有所作为,乃天下黎民之幸。老臣年事已高,即将致仕,本不愿多言,可唐代藩镇之乱,陛下不可不察啊!”

    方孝孺站起身,弯腰拱手行礼道:“老臣请陛下三思。”

    他上个月连续递交了三次致仕申请,最后一次朱高煦虽然批准了,但却要求他再干一个月。

    也就是说,这个月过后,方孝孺就退休了。

    他确实可以不管不问,安心熬完这个月,然后稳稳当当的退休,颐养天年。

    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价值观,让他无法对朱高煦的“危险想法”坐视不理。

    “先生言重了。”

    朱高煦抬手示意方孝孺坐下,然后环视殿内众臣,接着把目光落在解缙身上,问道:“解缙,你觉得唐代藩镇之乱的根源在何处?”

    “回陛下。”

    解缙起身作揖行礼道:“臣以为,唐之节度使,其本质不过是朝廷派出去的边军最高主官。”

    “当时唐廷考虑到边军驻扎在偏远之地,若只有军权而没有行政及财权的话,会不利于作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