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据说历史上,最初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系统就是火花电报机,好像是用了一万瓦的电力。 而这种一万瓦的发电机,加上天线、电报机等配件,至少得有好几吨重。 后世用于飞机之间的电报机,就是那种飞机降落时与塔台联络的对讲机,它的功率约为五百瓦,其通信距离大概在一公里左右。 至于飞机与地面通信距离十公里时,其发报机的电源需要一千瓦。 在大明还没有内燃机,只有蒸汽机的时候,得用庞大的蒸汽机发电才能制造出一千瓦的电源。 若是换成湿电池,也就是锌铜电池,得好几百斤。 而且,这种电报机在一定范围内只能有一台工作,否则没法通信。 当然,等有了内燃机,发电机的重量可降为几十斤。 后来在永乐末期,墨巧司有工匠发明出了谐振电路天线,这才将天线的重量缩小。 可即便如此,一套传输距离百里的中型发报机还是一样会显得十分笨重。 只要有了电子放大管,就可以造出超外差式放大电路,到时无线电波接收机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届时对大明来说,无线通信将不再是问题。 可是,制造电子管离不开钨锆铝钒等材料,以目前大明的科技水平根本就造不出来。 毕竟,历史上无线电发展了近百年,有线通信依然还在使用。 因此,朱高煦思虑再三之后,决定在无线电通讯只能凑合着军用的情况下,还是要在大明本土建设一套有线通讯,以此来加强对大明基层社会的统治力。 PS:感谢金始玉帝,贫僧任性,中友1104181817,吹风晒太阳,光阴虚度,书友20211204145111961,丹骁邀笙,贾瑶,绿豆艾棵,梓川哥哥,你6不6,鱼雷,俗世之缘等老铁投的推荐票与月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题外话------ 欢迎加入本书读者群,书页简介下有快速通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