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永乐二十年,吏部尚书张紞年老致仕之后,朱棣升蹇义为本部尚书。 换言之,蹇义是朱元璋重点培养的能臣,也是朱棣倚重的肱骨之臣,他说话自然有着一定的分量。 “臣等请陛下三思。” 在蹇义与于彦昭、夏原吉的带动下,一时间,朝堂之上超过九成的官员,包括内阁众顾问在内,皆纷纷附和道。 “众卿年老,可以乞骸骨,回乡养老。” 朱棣见绝大多数朝臣如他意料当中的那样表示反对,瞬间换上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软绵绵的坐回龙椅,缓声道:“朕为大明操劳了几十年,无一日懈怠,如今年纪大了,难道就不能退位修养,以享天伦之乐?” 夏原吉劝道:“陛下励精图治,夙兴夜寐,以二十五年之功,大明才得以有今日的煌煌盛世。可草原虽平,却未置以郡县,今努尔干地区仍有女直部落不服王化,陛下怎可对此不管不顾?” “自永乐十四年,朕下令命诸政事并启太子处分,而后奏闻。这些年以来,太子秉政,选用贤臣,削汰冗官,修明纲纪,爱民如子,多次下令减免田赋,并对于受灾的地区给予无偿赈济,甚至开放一些山泽,供百姓渔猎。太子之宽仁,已近古之先贤矣。” 朱棣反驳道:“朕退位后,自当由英武仁孝的太子继位,往后一切军国事务,新君自会处分。你莫不是觉得太子做的还不够好?” “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夏原吉立即矢口否认道。 “太子之能,不在朕之下。由他继位,乃天下臣民之幸,大明之幸。” 朱棣提高声音道:“此事就这么定了,都不要再劝了。” 此话一出,众臣把目光都投向了老老实实端坐在朱棣左下方的朱高煦身上。 朱高煦面对众臣的注目,依旧古井不波,不动如山。 “臣等遵旨。” 蹇义、夏原吉、于彦昭等大臣没有再强词力争,仿佛早就商量好了一样,躬身齐声说道。 其余朝臣见朱棣主意已定,六部高官皆躬身领旨,便附言道:“陛下英明,臣等领旨。” “朕观史书,凡自古以来帝王内禅者,不是荒废怠政而辞位,就是天下巨变被迫让位。” 朱棣故意打了个哈欠,然后用疲倦的口气说道:“今我大明煌煌盛世,四海万邦齐贺,国家之盛,前所未有。故而,朕之内禅礼,应区别于唐宋两代禅位之帝王,众卿当详议礼仪流程,然后奏闻。” “臣等领旨。” 大殿上的众朝臣齐声领命道。 朱棣说到这里,看向朱高煦,缓声道:“太子?” “儿臣在。” 朱高煦立即起身,面朝朱棣,躬身行礼道。 朱棣又看向众朝臣,高声道:“都听好了,从即日起,诸政事皆奏禀太子处分,不必再向朕奏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