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应该是其中的一种解释。 看完回放之后,叶舟再次进入潜意识中调整了思维程序的细节,排除掉了实验操作中注氧的部分,之后进入了新的模拟。 线索发现的30点能量值奖励给他提供了大量的容错空间,反复多实验之后,叶舟已经完成了目标材料合成条件的5个关键要素分析,其中确实包括气压、杂质、空气成分的影响,现在只差最后一个,就可以宣告实验成功了。 但这个条件,无论如何他都找不出来。 思维模型已经没有了优化的空间,每一步都是标准化的,叶舟甚至还优化了效率,原本需要4小时的实验过程,在精密的流程化操作之下,已经被压缩到了2个半小时。 可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后的一个条件到底是什么啊? 叶舟坐在虚空之中, 挠着头想到。 能排除的条件基本已经排除了, 气压、空气成分、杂质、含氧、甚至辐射.......在这个莫霍界面之下的洞窟里,还有什么东西是跟地面不同的吗?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这种矿石的生成? 明明元素组成已经都很清楚了,可是在完全真空恒温恒压的容器下带回地面后,矿石的性状还是会发生改变,这也导致这次模拟的结局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叶舟漫无目的地在潜意识的琴弦之海里飘荡, 时不时地用手去戳一下那条刺激精神的琴弦,这能让他的意识更清醒一些。 等他第四次去拨动琴弦的时候,他的脑子里突然有一道亮光闪过。 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素被他忽略了。 是温度。 所以,这种材料不仅耐高温,甚至只能在高温下存在! 叶舟的脑子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材料学上的概念。 负热膨胀材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