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势-《道起终南》


    第(3/3)页

    政务学院的学员除了有一年的军事训练外,其实并无多少亲上战场的机会,最多也就是跟着警卫军剿匪。

    可是,即便如此,这样的军事训练,从军经历,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是莫大的羞辱。

    当然,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自汉军庐州会战后,汉军便有问鼎天下之势。无数有识之士,文人士子开始进入政务学院学习,接受汉军的政策,制度。

    政务学院的学员,毕业之后大多数是从村长、乡长直接干起,汉军并无直接授予县官的先例。

    虽然历朝历代对于县官多有鄙薄,但是,县官却是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位置。县官可是能破家灭门的百里侯啊!

    那些,没有入政务学院的文人士子,并非是不想当官。

    而是自视甚高,眼高手低,他们根本不屑做基层小吏。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追求的便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他们指点江山,精神激荡。既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但是,却无丝毫益处。

    在宣阳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足够的历练,哪有那么多经验;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广的眼界。

    天下的文人士子中,天生知之者,天纵奇才的,绝无仅有。

    就是玄阳麾下的李善长,殷天正也是久经历练,数次沉浮,这才做下这般大事。

    真正的情况就是,大多数人心比天高,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罢了。

    汉军的选官制度早已定下。

    虽然汉军崛起不过短短几年时间,但是由于玄阳的坚持和有效的执行,在汉军内部早已达成了共识。他们这些人要是不主动融入汉军,未来最终会被历史淘汰。

    有政务学院在,汉军治政理民的官员并不缺少。

    而且,政务学院培养的都是干实事的干才。那些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不知民间百姓疾苦的官员,就算侥幸授官,在汉军之中也无立足之地。

    汉军的检察院和吏部可是时刻在盯着他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