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三十六计之……-《红唐》
第(1/3)页
临近年末,姜云志那一千七百亩地到底是没有找齐佃户。
从表面上来说,按照大唐律例一个家庭最少是要有一百亩地才行,不过这个数量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家中还有成年男丁的话还会增加。
从这里来看姜云志这一千七百亩地并不是很多,也就是十七户人家的数量,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渭水之盟是九月底才发生的,而等到姜云志这一千七百亩地落实下来的时候已经都十月过半了,应季的冬小麦都种完了,谁还想着要租地?
而且对于百姓们来说姜云志是个新晋的贵族,人品怎么样尚未可知,他们轻易不会冒这个险的。
若是九月的时候也就罢了,毕竟佃租再多还是能给他们剩下一些的,但现在已经过季了。
无奈之下,姜云志也是想出来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弄点儿大棚吧,虽然不可能全都弄上,但弄一点是一点吧,总比荒着强。
这次也算是姜云志第一次体会到权利的滋味,帮他建造大棚的工匠是从将作监里征调的。
这事儿他提前通知过阎立本,阎立本恐怕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私事公办的人还如此理直气壮的找上级商量的,只能回答说是请示一下李世民再说。
然后,就没信儿了。
后来,姜云志又去堵了一次阎立本,可在面对姜云志的问题时阎立本只是咳嗽了两声,然后就好像是没听见一样离开了。
看着阎立本的反应,姜云志的心里也算是有底了。
有了这个过程,姜云志顺利的把工匠带离了将作监,来帮他干私活儿。
不过说是这么说,事实上姜云志调用的是工匠又不是苦力,这些人负责的只是设计大棚罢了,真正的苦力活儿是姜云志找普通百姓干的。
正赶上农闲的时候,一天十文的工钱,壮劳力一抓一大把。
本来姜云志定的标准是一天三文钱,他以为这个工钱就已经挺多的了,毕竟隋末乱世刚过,百姓们穷得要死。
但在招工的时候他发现很多的百姓都有一种不太情愿可又不敢反抗的表情。
细问之下,原来现在的短工是一天六文钱。
贞观初期的百姓们并不怎么好,粮价十来文的时代那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粮价还是一百五十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