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傲慢与偏见-《催泪系导演》


    第(2/3)页

    而且这部电影出现的恰逢其时,也同样的让很多人都好奇,到底这样的电影会怎么拍?

    其实很多时候,电影没有出现过的类型,或者说出现的比较少的内容,其实本身是有其道理的。

    那些电影人,投资人,不是傻子,影视行业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

    陪审团商议争论的过程拍成电影的,真的很少很少,那么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一来,如何让故事变得有趣?冲突如何安排?如何不让观众觉得乏味?

    这类的电影算是对白类电影,有些类似于话剧,或者情景剧。

    场景单一,剧情完全靠对白来推动,这对剧本的要求可是非常非常之高的。

    同时对案件的要求也一样,首先,你不能太复杂,其次又不能太简单,总而言之,必须是恰到好处才行。

    很快地,能容纳上千人的放映厅座无虚席。

    影院的灯光暗了下来,大银幕上出现了画面。

    画面当中,第一幕就是法庭现场。

    “双方结案陈词已经结束,接下来陪审团们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是一宗一级谋杀案,预谋杀人在刑事诉讼之中,是刑责最重的罪名,你们都已经听过证词,也明白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现在你们必须坐下来好好地厘清这宗案件的真伪,在本案之中有一人已经身亡,另外一人的命运掌控在你们的手上,如果你们能提出合理的怀疑,无法确认被告是否有罪,基于这个合理的怀疑,你们必须做出无罪的判决。

    如果你们找不出合理的怀疑,你们必须基于基本的良知,判决被告有罪。

    但是你们的决定必须完全一致,如果你们裁定被告有罪,本庭将会对他施以严厉的惩罚,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这是一项沉重的责任,谢谢各位!”

    伴随着法官话音落下,电影开始真正的进入了主题。

    显然这部电影,法官也好,律师也罢,包括被告,都不是关键,真正的主角是这些陪审团的人。

    陪审团被告知可以去研究最终的决议,众人纷纷离场的时候,都不由地回头看了一眼在被告席上的年轻人。

    之后的镜头,这个镜头李易非常喜欢,就是镜头给到被告,那个十八岁的年轻人的脸上,然后画面渐渐地虚化,年轻人的面孔,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长桌。

    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隐喻,意示着,这个年轻人的命运,将会在这里被决定。

    李易拍摄这部电影的取景的地,其实就是真正的法院的陪审团室。

    可以说是原汁原味,并且真实无差别的。

    事实上,和原版不同的是,港岛这边的法院里面的陪审团办公室内,其实各方面的条件都是相当不错的。

    虽然在决议期间他们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形同拘禁,但是在物质方面,却可以得到很大的满足,这方面的预算其实挺高的。

    并不像国产版的《十二公民》选了一个废弃的厂房,也不像原版的《十二怒汉》那么简陋。

    很快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法院的工作人员带着陪审团的成员们走了进来,原本的静态的画面,霎时间变成了动态。

    十二个人,他们每个人姿态,表情,态度都完全不同。

    而原版里面有个很特殊的道具,就是那一台电风扇。

    这个电风扇,其实是剧情的一个转折点,当然还有第二个作用,当第一个人试图开电扇而电扇没有启动,所有人都主观的认为电扇坏了。

    最终当另外一个人发现电扇必须通过电灯开关才能打开时,这意味着不那么显而易见的事实被经验主义蒙蔽了,电扇其实并没有坏。

    最初的时候,李易想过换掉这个道具,因为这和真实的陪审团办公室的环境其实是不同的,毕竟时代不同了嘛。

    但是结果他却有了一个惊讶的发现,因为真实的陪审团办公室内,居然还真的有风扇,按照法院的工作人员的解释是,虽然开着空调,但是之前也有陪审员,喜欢开着空调再开风扇,因为那样会让人感觉更加清爽。

    所以,李易也有些哑然失笑,他发现自己也有些想当然了,觉得有空调了似乎就不会有风扇,不必要有电风扇,可是实际上,却未必如此。

    很快地陪审团办公室的门被法警从外面锁上了。

    而通过大家的只言片语,其实也能够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这些陪审员此时此刻的态度。

    他们想的比较轻松,并没有那种严肃的感觉,仿佛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已,一个有着比较丰富的陪审员经验的陪审员说了句:“我差点睡着了!律师们说的话很无聊,凶手是谁真的太明显了,这个事情本身就很无聊,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得吃点苦头才不敢惹麻烦,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野了。”

    “开始裁决吧?”突然这位陪审员站起身来道。

    1号陪审员也是此次的陪审团的团长也附和道:“是啊,我们尽快开始吧,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呢。”

    因为还有一个陪审员在洗手间里面没出来,所以,暂时还不能开始。

    众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终于人到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