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小样儿,吓着了吧-《大清拆迁工》


    第(2/3)页

    小荷转身离去,不大会儿,小荷便将笔墨纸砚拿来。

    “那个谁!啊!对了,小荷!有铅笔没有?”张云飞一见是毛笔,脑袋顿时就大了两圈,这家伙后世的毛笔字临摹可是从来都没有及格过。

    “大人,铅笔是何物!”小荷两眼好奇的盯着张云飞问道。

    “这个铅笔,啊!我还是用毛笔吧!你下去吧”张云飞很是无奈的说道。

    “是!”小荷离开。

    张云飞这是要干什么呢?原来张云飞想到既然要去见洋人,那么获得洋人对张云飞好感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这将影响到随后张云飞同洋人的谈判。历史上大清在太多的场合上因为语言文化的不同以及服饰的怪异吃了亏。

    其实大清并没有像后世人们口中评价的那样,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被世界瞧不起。

    事实上早在1793年,欧洲就从对东方天朝的崇敬中变成了对中国的敌视。

    1792年10月,大英帝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分乘五艘船只,浩浩荡荡,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

    由于双方皆以大国自居,马戛尔尼勋爵拒绝向乾隆下跪。英国当时是世界第一的强国,而清朝并不知海外的事情,仍然以上国自居,而偏偏马戛尔尼勋爵又不懂中国的礼仪,被乾隆赶出大清,于是大清同英国的关系破灭,转为敌对。

    马戛尔尼勋爵回到欧洲后更是将大清是奴隶制社会的消息传变了整个欧洲,此时的欧洲由于刚从野蛮血腥的欧洲中世纪走向文明,对中世纪的反感和仇视几乎达到了顶点。

    而东方由于大明的覆灭,文明已经停止,不!东方已经进入了像欧洲中世纪的野蛮时代。

    这是被欧洲人所不容忍的,正如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同**的不可调和,不是因为彼此的政见不同,而是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碰撞。

    必定是一方覆灭方能罢休。

    大清的愚昧无知的天朝态度和大清的奴才称呼以及奴隶的标志‘辫子’最终坐实了野蛮人的国度,同时也成为欧美国家最为反感、最瞧不起的国家。

    美国的排华法案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到美国的清国人不剪辫子,而被认为是奴隶的国度,对于刚刚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美国来说,根本是不能容忍的。

    鉴于历史上因为这些原因而酿成的教训,张云飞也很小心,他可是没有小说里的主角那种王八之气一发,各国弯腰下跪巴结都来不及的好事。

    在语言上已经没有问题了,因为后世的张云飞的职业要求他必须是到哪国就得会说哪国话,这只是最基本的,张云飞最拿手的是,会讲外国的地方话,因此同外国人打交道他有信心,唯一的就是他的这身奴隶打扮了,所以他必须得改掉。

    现在张云飞在纸上画的是后世的他在大型宴会上的西装,上边和这个时期的燕尾服很像,只是领口和胸口设计的要人性化一点,穿的不能隔脖子。下面张云飞设计了5个扣子,比这时的燕尾服要多3个,样子和长身韩国风衣差不多。就在张云飞在纸上画来画去的时候,王猛带着一群老外回来了。

    王猛给张云飞指着面前站着的外国人,一个一个的介绍。其中一个50岁左右的外国女人戴安娜曾经是女王的私人理发师,由于女王被囚禁了,她就失业了。其实夏威夷民间哪来的外国理发师啊!这下急疯了王猛,正好在一家衣服店询问店主有没有外国理发师,被戴安娜听到,于是就被王猛带了过来,剩下的两男三女都是裁衣师。

    张云飞看了一眼,用英语问道:“我这里有一张衣服的设计图,你们几个看看,能不能做出来。”

    其中一中年女人走上前来接过了张云飞手中的设计图,其实不能叫设计图,张云飞根本不会什么设计,只是凭着记忆将衣服大致画了出来。

    “没有问题!175美元一套,你要多少套,要是多的话可以给你打9折,什么时候交货?”那中年妇女问道。

    “先要五套吧!不过是包括衬衣、袜子还有皮鞋和帽子,若是做的好,再要50套,明天早上能做出来么?”张云飞问道。

    “没问题!保证给你做好!”中年妇女说。

    “要量尺寸么?”张云飞问。

    “不用了,我已经知道了!”那中年妇女很自信的说。

    张云飞当然并没有小看任何人的能力,于是让王猛送几人离开,而张云飞则对戴安娜说:

    “戴安娜小姐,麻烦您给我理发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