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明公此举,是否有些,欠妥。” 齐周斟酌了一下用词,他是真的很想劝赵泰答应下来。 不止是因为名正言顺,是无论谁来看到赵泰的现状,都会觉得赵泰有个官职,哪怕是太守都对自身发展极其有利。 地盘跟军队多一些当然好,但现在最要紧的是时间。 而接受朝廷封官,就可以用官府的名义招纳贤才,即使赵泰不待见那些世家。 可寒门总不至于拒之门外了吧,多接触一些,总会多点收获。 关键还在于一点,齐周他感觉自己有些顶不住了。 能得到重用他很开心,但那也要能胜任这份重用才行,才不配位,必有祸端。 他一百个愿意赵泰手下能多些人才,即使被分走权利他也毫不留恋。 所以拒绝封赏,齐周比赵泰还要急。 看着齐周懊悔,只差捶胸顿足的表情,像是痛失几百万一样。 “你们也这么觉得?” 他看向夏侯兰跟尤阚,想听听两人有什么看法。 “属下只知听明公之令行事,不懂这些,但明公拒绝肯定有道理。” 尤阚有很强的记忆力,跟赵泰之后负责他的安全跟情报工作。 读书可以明志,也能明智,这回答听上去就觉得他没有自己的思想。 可这也是尤阚的聪明之处,当亲卫就好好当,别去管职责以外的事情,比如政治,军事。 赵泰就欣赏他这一点,即使有的时候赵泰真想跟他讨论点什么,他也依然会是这种标准答案。 “属下也是不解,还望明公解惑。” 夏侯兰肯定不是真不懂,毕竟赵泰跟朱?说的条件就已经表达得很清楚。 他说不懂,实际上是不懂赵泰为什么会那么肆无忌惮的拒绝,刑法他钻研最多,政治嗅觉就差了一些。 “第一,天下纷乱就不说了,但内部乱的同时朝廷还跟西羌在打仗,乱而无力是其一。” “其二是什么?我们打出的旗号为义军,无论怎么做朝廷都管不了。” “我等拥兵数万,随时能攻取一州之地而自立,若再休养一番跟凉州韩遂等人取得联系,共伐司隶洛阳,谁最亏不言而喻。” “所以是朝廷求着诏安,因为朝廷也怕。” “那我拒绝封赏,索要更大的权利朝廷也会捏着鼻子给。” 这是赵泰最自信的一点,就瞅准了朝廷的软助。 诏安的条件不在于造成的乱子有多大,而是威胁有多大。 满朝文武大臣真的阻止不了张让诏安的这条计策吗?恐怕不见得。 他们知道诏安是最好的办法,但又不愿意从自己口中说出来。 以免招来骂名,恶名,乃至是留下祸国殃民的名声。 张让把话说开,还亲自操办,那无论是什么名声都会落在张让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