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严格来说赵泰这三样都没有做到。 但这九个字的意思并不是完全的让人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在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扩大地盘依然保持这九字方针,也并不冲突。 任你外界风云变幻,我自求稳。 你们玩你们的,我玩我的,等你玩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去玩你们。 以赵泰这样的实力,别说一郡,就是一州他都能稳稳掌控住。 只是他缺手下,特别缺足够的文臣治理地盘。 没有足够的文臣治理,看看张角的下场就知道了。 世家豪族在暗中为黄巾起义推波助澜,出钱出粮那不必多说。 但打下地盘需要人治理的时候,他除了军队还有数以百万的农民外,根本就没人能给他管理。 农民懂什么,种地他们可以,让他们去管理天下跟让盲人去识别物品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赵泰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让一众手下都有些不好回答。 单纯造反的莽夫,恨不得让首领称帝他们才开心。 可他们不是莽夫,知识让他们的眼光跟文盲拉开了极大的差距。 “明公,今天下糜烂,正是我等成势之机,然我等以平民之身行义举,终是不得仕人认可,虽兵力充足却不能以武力长治久安,现却不得不动,不若先取一郡之地为根基,择机再做图谋。” 论对赵泰的了解,或许周平跟高艾可以算上,但要说能搞明白,或者对赵泰部署有较高了解的人,非齐周莫属。 为什么赵泰会执着于开展教育,培育各方面的人才。 就是他不信任天下仕人,他本身的身份也不被仕人认可。 如果他善待世家,依然启用世家之人为官,跟世家利益站在同一条线上那就没问题。 可齐周观赵泰行事,那就不像是能跟世家共治天下的主,他眼里有百姓,却没有世家。 就是这种在齐周看来刚硬而固执的一面,是他明白又不能去劝的原因所在。 否则的话别说先占一郡之地,就是侵吞天下他都敢说。 “好,那便如中济所言,取常山郡而代之。” “号黑山义军,伐朝廷无道。” 他只说喊的口号为伐朝廷无道,称义军。 却没有给自己安一个诸如大将军,将军,王,天子这样的名头。 但谁规定了名号就得自己领,那名号不是在之前有了吗? “明公仁义,必能解民倒悬之苦,我等当以全力相助明公。” “着令周,高,韩三位将军整合军队士卒,挟胜之威攻占常山郡。” “齐周,夏侯兰,命你等处理战后事宜,若各地官员顺服,乃可以其治理事务,若不服弃官者皆允,若意图生乱者,杀之。” 原先他到是让齐周准备好了替换各地官员的准备,但仔细一想觉得这太快了。 把没做过事的人一下子推到高位上,只会乱得更快。 不如先换掉一部分,让他们熟悉事务积累经验,就当是考核实习。 等差不多了再用这些新血换掉老血。 一刀切虽然方便,但总归是要给那些官员一些机会,万一就有人愿意跟他干呢。 尽管抱着万一的心态,赵泰还是想试试。 “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