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现明公扩城,砖窑还需继续扩建,否则难以供应消耗。” (土窑大约都是一个月才能烧一窑砖,因为还得等砖胚风干) 需求量增加,赵泰当然知道会不够用。 “增窑之事中济酌情考虑,继续说。” “喏。” “除砖窑外,石灰窑已建两座,如今已开始试烧石灰,不日即可出成品,投入使用。” “另黑山村往铁矿之路已粗辟半余,过几日即可连通两地。” 别的像土地,房屋,人口,教育这些他都没提,尽管做事有他一份,但真正管这些的却是王翠,直接对赵泰负责的。 议事那肯定不是光听汇报,赵泰把他们叫来,是要商议下一步的走向。 虽然很多事情他都可以一言而决,甚至怎么搞他直接说就行。 可人力有时穷,赵泰也不是那种多智近妖,没有短板的人物。 他还是想听手下的意见,哪怕不行也没关系,集思广益比他一拍脑袋想的更好。 “诸位皆已跟随于我,许多事情不言自明,既能坐于此处全乃可信之人,不若说说,往后该如何发展?” 没有人会不清楚赵泰的志向,他们都可以说是聪明人,但赵泰的问题却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 一直以来在大方向上都是赵泰在决定,从来没有询问过别人的意见,也没人能给他提建议。 不过赵泰这突然的询问,让齐周舒了一口气,因为在他看来,明公终于是想起他们这些人了。 要是赵泰还保持着乾纲独断的行事风格,就会显得他们没存在感,像废物一样。 没有人会不想展露本事,也不会有人会讨厌一个纳谏如流,英明有决定的主公。 遇到这种事,坐在末尾的郑琛眼观鼻鼻观心,工具人的觉悟在场无人能比。 “欲图远谋,需得治地户数盈足,明公不若取一官身,涉迹于外。” 齐周有才干,不算太厉害但也能看得出赵泰的短处。 开发黑山虽然可行,但那需要的时间和人太多了。 言下之意就是让赵泰别死盯着黑山山脉,让他想办法弄个官身,有个真正的地盘。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什么都要自己建,那发展太慢了。 不过他并不知道,赵泰早有此意,就是目标太大,他自己都有些没把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