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我大萌果然蒸蒸日上啊-《混在美洲的新大明帝国》


    第(3/3)页

    这还只是两艘即将过时的三级风帆战列舰,上面的火炮就让李明启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更不用说以后出现的铁甲舰了。

    人口!人口!人口!

    现在新明帝国缺少的就是人口,要是有足够的人,他就可以用自己的人修炮台、建碉堡。

    不用像是现在一样,只能雇佣洋人来工作,敏感的建筑连想都不要想,更不用说建造了。

    长滩码头这里,李明启是准备按照港口来建设的。

    光是说服承建公司让码头给将来的造船厂腾出空位,就让李明启头痛了好一阵。

    对于李明启这种外行的建议,承建公司没办法,只能舍弃更加适合的位置换地方了。

    这也让李明启的头上多了一个不懂装懂还比较独裁的帽子。

    此时新明帝国的营地已经换了个位置,从之前距离工地不太远的土丘搬到了如今距离工地五公里的洛杉矶河边。

    工厂区和码头区距离很近,而新明帝国营地在工厂区的上游。

    外围修上了一圈围墙,砖石混凝土结构里面添加钢筋,厚度足有半米。

    李明启觉得应该不至于被现在的十二磅炮随便来上两炮就垮塌。

    围墙里面是一圈用木板搭建起来可以站人的两米宽平台,上面可以供战士们巡视用。

    这道围墙修好之后,新明帝国的营地就被那些西方工人们称呼为东方人的要塞小镇。

    进了围墙是一条用砖头铺出来的道路,这条路有五米多宽。两旁是一个个用集装箱改装的简易房屋,房屋的外表都用木板简单遮挡了一下。

    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新明帝国子民增加到了两千三百多人。

    这些人都是听说洛杉矶这里有工作的机会,并且老板还是个东方人之后,从加州各地赶过来的华人。

    这个时间段的华人在加州过的十分艰难。

    据当时的萨克拉门托《每日联合报》在1855年统计,太平洋沿岸大概有3.65万华人,其中约有2万人在加利福利亚矿区开矿。

    并且为了驱赶这些大多数来自华夏南部广东省的矿工,加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税收。

    比如华人矿工每人每月要交4美元的执照费,每天要交30美分的水费,以及25美分的矿权费,也就是说仅税款一项,每年要交250美元。

    所以快要过不下去的华人矿工在听说东方李的大名之后,纷纷前来求口饭吃。

    对于这些来投奔自己的华人,李明启能怎么办?

    当然是强忍着笑意收下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