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源乾曜说道。 “剑南节度使可有奏疏呈报?” 李重俊问道。 不能只听杨汪的一面之词,还要看看剑南节度使,对这件事怎么说。 才能确定张申素是否谋反,这可是大事。 “有的,这是剑南节度使的奏疏,还请圣上过目。” 余远恩说着,把另一份奏疏拿了出来,递给李重俊。 李重俊接过奏疏翻看,里面确实说了张申素部下围攻钦差行署的事情。 就从这一点来看,就可以被定性为谋反。 按照大唐律法,围攻钦差要处以绞刑,擅自调兵等同谋反,董元礼私自调动七百人,围攻钦差行署,就是谋反的死罪。 现在证据确凿,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依法处置吧!” 李重俊摆了摆手! “诺!” 源乾曜应道,等下他会去跟刑部说这件事,由刑部发出公文,处决逆贼张申素。 “圣上,前几日,臣与国子监祭酒杨玚谈论起科举取士之事,杨玚跟臣说明经、进士两科及第,以及流外出身为官事宜。” “杨玚希望能够加大两科及第的选取,不应该因为要照顾流官出身,而限制科考选士。” 源乾曜说道。 “这事杨玚也上了折子,朕也看过,杨玚说的很有道理,开科取士也是被限制,就是对学子们的不公!” “以后,谁还会努力苦读,寒窗苦读为了什么?不就是能有施展报复的机会。” “如今,依靠经学的学子,能够入仕的道路狭窄,谁还会努力去学习,大家都会削尖脑袋先做流外官。” “那科举还有什么意义?” 李重俊道。 杨玚上奏,每年通过科举录取的明经、进士两科,限定录取人数不过百人。 其中进士的人数,不过二十人,这明显科举取士没有多大作用。 反观流外出身的人,入仕、就职的人更是每年都多达两千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