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剑指印度洋-《1510我的环球航行》
第(2/3)页
这几个月以来,大家通过对《知识概述》的学习,尤其是那些还要轮流去东方海军学校讲课的干部们,倒逼着自己不得不努力参悟一番。于是,短时间内大家近现代科学知识基础都突飞猛进。有了必要的知识前提,我和其他人越来越能平等地交流问题了,这让我很是欣慰。
三月末,终于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这是沿用中国北方的说法,其实在这冲绳岛上,差不多全年都是春暖花开。佛朗的火炮厂终于拿出了一门十二式野炮的样炮,经过了一番操演,感到具备了实战能力。专门邀请我去看一下。
原本火炮试验要在火炮厂后面的靶场进行。早饭后,我在要塞上十一式舰炮的炮台边上散步,感到这里视野开阔,适合试验新炮。更重要的是通过临时改变试验地点,可以检验一下新炮的野战机动能力。
上午,我带领大伙来到这东方要塞的重炮炮台旁的开阔地。让通讯兵打旗语,通知新炮试验场地改在要塞炮台。
这火炮厂的靶场距离我们的位置超过两千米,而且要爬上一个高约五十米的陡坡。我们就站在炮台上看这新炮如何进行机动。约么有一袋烟的功夫,火炮厂那里过来一队人,走在前面的是十个人的炮兵试验班,赶着两匹枣红马拉着那门新炮。远远望去,新炮一身绿色涂装,短短的炮管,长长的炮架,宽大的防盾,正是我示意图画出的模样。后面还有一辆马车,拉着一车试验用的弹药。
来到陡坡下面,佛朗一声令下,只见这十个人纷纷跑到这炮的周围,一阵忙活,果然将这火炮拆成了八个大件,一人负责一件,或扛或背,走上炮台,另外余下的两人,一人背一个绿色的弹药箱,跟着大伙一同来到我们面前。
用分解方式增强步兵伴随火炮的可携带性和机动性,实际上借鉴了二战期间日本九二式步兵炮和意大利野炮的设计理念,可以为步兵提供可靠的重火力支持。
来到炮台的试射位置,这炮兵班几个人七手八脚的又把这门炮装好,人字形炮架分开,挖好坑,楔好驻锄。而后,全班列队,等待命令。
这是炮台前一片平坦的地面,立在海面五十米的悬崖之上,面对大海,地势较高,射界良好。在前方海面上我提前找人固定了一艘废弃的小帆船,距离炮台约有一千米,作为靶标。
我指着远处海面的那个小帆船说:“炮兵注意!目标——远处小帆船,距离一千米,开始射击!”
而后,吴子谦上前一步,开始指挥射击。
这新炮的研制和制造调试由佛朗团队负责,但在造好后的实操和演示就交给了吴子谦,由他来协调从陆战队各连中抽调人员来操炮。因此,今天的演示由他来负责指挥。
吴子谦来到炮后十步左右位置,举起绿色小旗,下达口令:“炮手就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