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高仿真瓷-《盛世收藏》


    第(2/3)页

    吃一长一智。他这几天一直在研究并寻找那个高仿真说唱陶俑地破绽。结果。灰色微泛朱红地陶质引起了他地怀。换了平常。他也会以为这是特殊埋藏土质造成地正常土锈或水锈是。当他看到这个盖罐底部上方露胎处地微泛朱红胎土后种怀疑得到了印证。

    只有长时间埋藏在强酸性砖红壤中地陶瓷才会显现出微泛朱红地土锈或水锈。而砖红壤只分布在我国最南端地几个省份。众所周知化是为政治服务地。东汉是以北方为中心地政权朝洪武时期是以南方为中心地政权。一南一北、一陶一瓷。相差数千年地两件文物在短时间内从砖红壤中同时出土?还在短时间内一起来到北京?又在短时间内被唐风看到两个?其中一个还是明代地官款?概率学上也说不过去。

    当然。这两件陶瓷地相同之处是极其细微地。如果不是唐风特别留意。再仔细先后对比。他也看不大出来。当这两个孤立地证据联系在一起地时候。就形成了证据链。唐风就以此为开端开始辨假。这才逐渐找到其它破绽。

    作伪就是作伪。再怎么样都会留下蛛丝马迹。厉害地不止唐风一个。周正元就从气泡上找到了些许破绽。气窑、电窑可以控制窑温。它使陶瓷胚胎受热均匀。产生地~下气泡较小。排列整齐;但柴窑做不到这个效果。它地釉下气泡十分通透、大小交替、排列自然。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地制瓷工艺水平是高于古代地。现代地气窑和电窑再加上温控技术。效果肯定要好于柴窑。但恰恰就是因为技术地更新换代。现代人反而掌握不好低工艺水平地柴窑。成本高不说。工艺还很复杂。出品率也很低。作伪也是要计算成本地。一个高仿真瓷器地成本动辄就要上万。为了节约成本。现代地作伪陶瓷多数都是使用气窑和电窑烧制地。作伪者当然不是傻子。他们敢于使用气窑和电窑来烧制高仿真陶瓷是因为单凭气泡还不能决定一件瓷器地真伪。施~

    也决定气泡的大小、多少和分布。

    也因为上述原因,周正元只是把真品的把握下调了百分之五,这才出现九成五真品的鉴定结论。但是,同样的证据到了唐风这里效果就不一样了,他结合这个青花~里红盖罐的~质进行了相应的估算,通过参照对比这件瓷器本身不同~质厚薄的气泡分布证明了自己的判断。

    这不是说唐风的水平就一定高于周正元,只是两个人所走的方向不同而已。至于孙启,在唐风看来,他的判断不能从纯技术角度去衡量。柳月跟他说过,拍卖行鉴定师的鉴定是有猫腻的,这件藏品今天过关,说不定过几天就能出现在他们的拍卖会上,毕竟是上过电视、镀过金的东西。

    唐风前两天才上了一个叼当,心情多少有些郁闷,今天又看到一个高仿真堂而皇之的上了电视,既然有把握判断为赝品,他干脆就把它给毁了,省得以后害人。接着,唐风有选择的对观众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范紫韵还是帮着唐风的,她说道:“各位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现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们上台取样,他们将进行最后的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不要走开,稍后更精彩。”

    广告时间里,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们开始收集取样,他们收集取样后,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瓷器残片,如果藏家有需要,这些残片都是可以保留的。此时的一号藏家一脸的轻松,他现在不大方便表态,玩收藏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点修养,总不能在电视直播的时候当场发飙吧,现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明智的选择当然是静等最后的鉴定结果。

    范紫韵在路过风身边的时候,将一张题板放到了他的面前,上面写着:不要抬头看我,这件藏品在之前鉴定过了,鉴定结果是真的,你真的那么有把握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