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是没有这封刚刚从安西送来的奏疏,李隆基一直都觉得,当日在朝堂上,高水寒那番话,为了救下王忠嗣远大于他所描述的事情。 也正是因此,李隆基到今日都没有对建造镇海巨舰,做出明确的安排。 他想的就是,三道兵马征讨吐蕃是现在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只要王忠嗣以戴罪之身,和高仙芝一同征讨吐蕃,立下功劳,他就能借机将王忠嗣官复原职。 而不对高水寒所描述的天竺之地和镇海巨舰之事做出安排,则是为了拖延时间。 一来,是为了验证高水寒所言是否详实。 而来,这小子也算是顺了圣意,出手搭救王忠嗣。李隆基觉得自己不是个忘恩负义之人,自然要维护一下这小子。 只要他没有给出安排,那么就不算那小子的军令状生效,如此三五载之后,王忠嗣和高仙芝打下吐蕃,有这两人的功劳在,就算高水寒这时候的事情被翻出来,大抵也无碍。 但现在。 安西竟然送来了一封请求三道兵马征讨吐蕃的奏疏…… 高力士目光转动,也是立马就反应了过来,知道皇帝为何要这样问了。 他当即缓缓开口:“按着从长安到安西的路程,这奏疏差不多,是在那日前就发出的……” 这就是事情的关键。 高仙芝要求三道兵马征讨吐蕃的奏疏,发出在前。 高水寒于朝堂之上谏言,发生再后。 这就说明,高水寒当日所言,并非单单是为了搭救王忠嗣,而是早就与高仙芝商议过了的。 而在奏疏中,高仙芝同样表明,安西如今掌握有建造镇海巨舰的图纸。 李隆基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按在桌子上缓缓起身:“要你打听的事情如何?” 高力士说回道:“老奴已让人打听过,极西之地国度,确实有善驾海之术。而那天竺,宫中亦有记载。太宗皇帝时,那王玄策一人灭一国。至于此地地力,却无记载。倒是西市里头那些个胡商说到过,那块地上的人,很是愚钝。” 说完,高力士微微抬头看向皇帝。 他知道,皇帝在掌握了这些情况之后。 恐怕那个想要开疆拓土,功盖列祖,成为千古一帝的心思,算是彻底的活络起来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