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此就好……” “如此就好啊……” 见终于安抚住东宫,高力士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这时又见李亨询问:“本宫听闻,那日宣政殿上,若非是安西来的那个……那个高……” “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之子高水寒。” 高力士提醒了一声。 李亨脸上露出笑容,点头道:“对!就是这个高水寒。竟然是借口三道起兵征讨吐蕃,又抛出那天竺土地肥沃辽阔为由,将忠嗣救下。当真是……纯良勇毅!” 高力士笑了笑:“高家亦是边陲将门,对王忠嗣之遭遇,自然是有感同身受之意。如此也就不免会在朝堂之上,有所谏言搭救。” “可是不对啊!”李亨皱起眉头,这位大唐未来的君主又开始忧虑起来:“本宫听闻,他在圣人面前立下军令状,要打造出那镇海巨舰,供大唐远渡重洋,前往天竺带回源源不断的粮食。可是,他当真能造得出来?” 对于高水寒胆敢在朝上立下军令状,最为核心的就是他声称能造出那镇海巨舰。 高力士自是清楚。 但却是轻笑出声:“以老奴看,这便是那小子在耍滑头。” 经高力士这么一说,李亨顿时就来了兴趣。 “如何?他耍什么滑头了?” 高力士目光幽幽道:“太子应当知道,高水寒当时所说,乃是大唐三道兵马征讨吐蕃得胜,随后出兵天竺抢占土地。随后迁移中原百姓,开垦屯田。最后才是驾驭那镇海巨舰出海,前往天竺运回粮食。” 李亨有些不解的点点头:“是这个道理。可若是不抢占土地,迁移百姓耕种,要那些……” 说到最后,李亨双目瞪大,生生的止住了自己后面的话。 高力士呵呵一笑:“所以老奴才会说,高水寒此子在耍滑头!” “三道兵马征讨吐蕃,此乃军国大事,光是统筹三道兵马,调拨粮草,就要半年之久。” “如今方才开年,半年之后是何时?那吐蕃居高,又会是何种气候?” “即便天佑我大唐,三道兵马能攻伐吐蕃得胜。那也至少需要两年光景!” “两年之后呢?我大唐仍要出兵南下,攻占土地,此举亦要年余方能打开局面,随后仍要驻兵征战,抢占更多的土地。” “等到中原迁移百姓至天竺时,恐怕已过四五年之久。” 高力士夸夸而谈,自觉已经对高水寒的计谋了如指掌。 终究是朝堂新人。 还是太过年轻了些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