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放下酒杯:“禅儿从小受苦,也没读过一天正经书。” “现在是时候读书认字学习骑射了。” “孔明,你愿意为太子师?” 诸葛孔明苦笑:“陛下,孔明才多少年岁,哪有资格做老师?” “可以让太子跟随孔明认字抄书,等陛下为太子择良师。” 刘备皱眉:“对对对。” 东汉末年,讲究学派传承,诸葛亮再聪明再厉害,也只是个年轻人,自己都才出师,怎么能当老师? 不过,打下蜀地,刘备对下面的事情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该选择谁做刘禅的老师。 诸葛孔明再拜:“先,景帝时期,蜀郡石翁建立第一所郡学,在战乱中毁坏。” “十多年前,石室书院重建,成为了州学。” 刘备苦恼:“以太子的水准……入石室书院?” 诸葛孔明只能苦笑。 刘禅现在哪有资格进石室书院,这好歹是培养过司马相如这样大文学家的顶级书院啊。 “陛下,孔明的意思是从石室书院择选良师为太子讲文,并让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教授世子骑射武略。” “陛下,一定要请来他们啊!” 画面定格:“古代读书人讲究六艺。” “诗书礼乐御射。” “因为刘禅实在是过于特殊了,于是刘备封蜀都北十五里为射山,请名师上山,这里也就成为了历史上大龄幼儿园学子刘禅的幼儿园。” “这个射山在后世又叫凤凰山。” 蜀都平原平坦,凤凰山并不高大。 可以说是就是个土丘。 画面里,已经十四五岁的刘禅,在这里摇头晃脑学而时习之。 在这里骑马,在这里射箭。 但是,每每学习,老师没有一个不摆头的。 【十四岁才开始学这些,太晚了。】 【也不算晚,如果他天赋过人,可能也能学得好,但是看来他不是那个万中无一的天才。】 林轩:“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那么残酷无情,让刘禅学个十年,未必赶不上曹操的儿子曹丕或者孙坚的儿子孙权。” “但是历史就是残酷无情的。” “刘禅无忧无虑的学习时光只持续了两年。” “两年后,刘备战死,白帝城托孤之后,刘禅继位。” 光看《三国》是不会对三国这段历史有深刻的认知的。 现在,那些三国的蜀粉才搞清楚。 刘禅一辈子没读过书,刚刚上了两年幼儿园,成了皇帝! 林轩看着台下的孩子们:“这里的孩子都至少上了四年幼儿园,其中不乏聪慧聪明的,智商高于一百一以上的。” “大家觉得,他们可以当皇帝吗?” 【……】 【开……玩……笑……】 【刘禅惨啊!】 看起来,刘禅是废物篮子,坐等先辈开疆扩土,然后自己接手,把江山玩儿丢了。 实际上恰恰相反。 号称是竹编手艺达人的刘备,实际上从小就开始饱读诗书,并且拜汉末经典成就最高的三人之一的卢植为师。 也从来没买过草鞋,而是以卖草鞋未名,在汉末边境州县从事贩马这个暴利行业。 名义上继承天下的刘禅,实际上就上过两年学。 学了两年的诗书,学了两年的骑射。 至于书法,画艺,那就谈都别谈了。 画面继续播放。 称帝后的刘禅,在学习之余,带着侍从和老师出宫巡游。 偶然间经过了丞相府。 刘禅看着络绎不绝的人进入丞相府,开口:“老师,相父如此劳累,朕可以带之?” 跟在刘禅身边的老师叹气。 刘禅转念一想明白了:“还是交由相父处理吧。” 画面外,林轩:“这是刘禅最后一次尝试真正的当皇帝。” “他的天赋,他的学识,并不能支撑这一切。” “诸葛亮死后,蜀汉每况日下。” “姜维与魏国对峙,苦苦坚持。” “多年后,蜀汉被攻破,刘禅被抓到了魏国。” 画面一转,一个看上去就很阴险的人坐在高堂之上,看着歌舞。 旁边的人,看到蜀地旧舞,声泪俱下。 台下的刘禅淡然的喝着酒。 高堂之上的人开口:“刘禅,这里生活还好吗?想蜀都了吗?” 刘禅一个激灵,却没有表现出来,长久的不问权势,让刘禅明白一个道理,以自己的能力,管得越宽,死得越快。 哈哈大笑:“此间乐,不思蜀。” 画面就此定格。 “乐不思蜀,这是刘禅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堂课。” 林轩看着台下,听得似懂非懂的小孩子们,又看着镜头: “刘备,就好像现代社会中很多家长一样。” “为了给后人提供更好的环境,每天都在奋斗,拼搏。” “一步一步往上爬。” “这个过程中,很多人的孩子也跟随着父母流浪,每隔一年半年,就要转校。” “或者是留守在家乡,被没有读过书的爷爷奶奶带大。” “这样真的能让后代拥有更好的生活吗?” 坐在家长座位上的王叒江本来想开口的。 他想说:只要钱多,读书只是次要的。 不过,他没开口。 刘备,皇帝,刘禅,皇帝。 和皇帝相比,自己这个首富之子算个屁。 搞不好明天首富崩盘变首负,自己的孩子呢? 搞了半天,林轩这一堂课不是教育小孩的,而是教育家长的! 台下的小孩儿别看只有六七岁。 但实际上思维比很多大人都敏捷。 在现代社会,他们太早的接触了太多的知识了,很多人都能搞得懂林轩讲的东西的表层意思。 “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 “古代人真惨,连皇帝都没办法读书,我们却可以上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