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诸葛亮给自己下这么大的决心与帮助,姜维心中尽是感激与激动,却没想到有朝一日能够得到诸葛亮的协助与厚恩,这是姜维一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 而诸葛果跟着宁随等人一道回到了军营,只不过这些将领们却并没有在宴席上喝过多的酒,因为他们清楚的是此次回朝绝非那么简单就草草了事的。 很显然他们猜得一点不错,从刘禅主动向姜维以及身后将领们行大礼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瞬间清醒过来,这是一场政治上的争斗,而且正在向姜维快速的冲锋过去。 走过军营,他们踏进第十三营的营地时,沉默已久的众人终于可以松口畅所欲言。 一直都处于思考状态的宁随看向一旁也同样沉思的诸葛果说道: “诸葛姑娘,在朝堂上你也看到了,伯约的被针对性很强啊。” “嗯,我看出来了,不过倒是让我注意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以来都在沉默蛰伏的杨仪今日竟然主动出击,这是令果颇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诸葛果仔细想了一想,杨仪本性如此,能有如此举动也是人之常情。 身后的句扶和柳隐二人也走上前来附和二人,针对此次班师回朝刘禅与所有文武百官对姜维的态度都处于一种示好的态度,不仅如此,很多质疑姜维的那些官吏,大多在今天几乎同时转变了态度。 恐怕如果没有诸葛果与姜维的婚事在先,这些人的态度不会转变太快,但诸葛亮如今依旧是蜀国的丞相,三军与文武百官的统领者,这些人只能奉迎。 “真是讽刺啊,这些人一面在背后捅刀,一面要在公共场合互相吹捧。”句扶对政治争斗十分厌恶,这也是为什么他非要常年在外征战,而不接受任何朝中任职的原因。 不过对于这些,早年追随刘备和诸葛亮的宁随却习以为常,若说当下大汉政治集团内斗格局,目前在江州当都督的李严就是一个例子。 其儿子李丰之所以没了命的去接受任何的运送粮草任务,一来是想为他父亲李严开脱罪名,二来就是想让诸葛亮和所有人都清楚,李家并不想和诸葛亮交恶。 而这时,皇宫的另一面。 “休昭啊,对于伯约,你怎么看?”蒋琬与费祎,董允等人走在皇宫北门一边缓缓行走,一边谈论着在朝中姜维的表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