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皇兄,你可要为弟做主啊-《锦衣卿相》


    第(1/3)页

    臻郡王杀人案,依照规矩当在三日后审理。

    这是大陈第一起宗氏犯罪并被缉拿归案的案子。

    主审人为陈国女官:大理寺少卿苏希锦。

    因事情发生在怡红院对面的客栈,是以人证物证俱在,苏希锦几乎不用深查,只需要等待审判之日到来便可。

    一个无权无势、草根出身的寒门,审理一位天生尊荣、拥有皇室血脉的天族。

    无疑挑战着贵族的权威。

    臻郡王是谁?陛下的亲侄子,各皇子的亲堂兄。

    今天她苏希锦能定臻郡王的罪,焉知明日不能定他们的罪?

    由此朝廷争议格外激烈,御史台将臻郡王之事,上达天听。

    周武煦心思百转,“不知苏大人欲以何罪审理臻郡王?”

    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细听。

    苏希锦禀容,“此案还未审理,若要定罪,自然一切按照律法规定。”

    律法?

    陈国律法,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她的意思是让臻郡王为一平民女子偿命?

    荒唐!

    “臣以为苏大人此言有失偏颇,”一紫衣大臣出列道,“所谓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陈建立之初,从未有过士大夫被判处死刑的。”

    贵族有千万种方式躲避刑法,律法本质是用来约束平民。

    “便是前任府尹,其罪责何大?不也只被判处流放吗?”又一位大人道。

    苏希锦早知会有这样的阻碍,概因此案难的从不是审理,而且定罪。

    “下官何曾说过要定死罪了?”她抬头严肃而冷静,对着后出来的大人道,“不过这位大人说的有道理,所谓刑不上士大夫,臻郡王强迫民妇,因妇女反抗而失手杀人,此应当判处流放之刑。”

    她虽心存梦想却不天真,从始至终就没想着判处臻郡王死刑。

    那大人一噎,他可不是这个意思,“这江山是周姓江山,天下子民莫不是周氏子民。臻郡王乃皇室宗亲,陛下血亲,头顶的周字锃光瓦亮。大人此举,不是告诉天下人,这天下不姓周’,皇室与平民无异吗?”

    涉及到皇权,总是敏感严苛而惊心动魄。

    苏希锦垂目,臻郡王之事,粗浅一看杀人案。实则是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

    自古以来贵族杀平民赔钱了事,严苛的也不过杖刑敷衍。而平民杀贵族,则全家性命不保。

    “陛下曾言,天下百姓皆为陛下之儿女,既是儿女,难道还分姓氏吗?”

    她双眼直视那人,义正言辞,分毫不让。

    “这……”那人被她说的哑口无声,哼哧哼哧张了半天嘴,愣是一个字也没有。

    “依照苏大人之意,皇室之命等同于平民之命,以后平民可随意指刀皇族?”舒御史出列问。

    “舒大人从哪里得来的这荒谬结论?请问舒御史,此案受害者为平民还是贵族?加害人为贵族还是平民?加害人又是否会受到处罚?”

    受害人是平民,加害人自然是臻郡王,若臻郡王得不到处罚,才会随意使得贵族随意指刀平民。

    “如此,舒大人因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舒御史明显不想跟她对线,冷冷转过身,对着周武煦道:“苏大人能言善辩,舌灿莲花,微臣自认比不过。然臣以为臻郡王失手杀人,罪不至死或流放。苏大人年轻气盛,资历浅薄,臣以为苏大人审理此案有失偏颇,当换人审理。”

    这是说不过她,干脆换人来个釜底抽薪么?

    “然此案关乎郡王且情节恶劣,应当由大理寺审理啊。”一绯衣官员说道。

    有人附和,有人不屑,“郡王爷身份贵重,且此案关乎江山社稷之安稳,臣以为当由大理寺卿鲍大人审理。众人以为呢?”

    “自然。”

    “附议。”

    “附议。”

    周武煦似乎觉得此法可行,对着堂下询问:“鲍大人,你以为呢?”

    李迎年鞠着身子,恭敬上前,“小声”提醒,“陛下莫非忘了,昨夜鲍大人突发心绞痛,今早递了病折,在家卧床养病呢。”

    都是千年老狐狸,哪个不懂这点小九九?

    鲍大人分明怕事,自己躲起来了。

    而周武煦这才想起此事,似有为难,“如此倒真只能苏大人审理了。”

    法律法规在前,众人也拿她没办法。

    只他们不知道的事,此刻一辆金色四轮马车嚣张跋扈的进了城,直奔大理寺诏狱。

    苏希锦回到大理寺之时,秦非衣便在她耳边小声提醒,“听说秦王回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