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见面-《过河卒》


    第(2/3)页

    如果姚令能与秦权殊合作,那么姚令为什么不向齐玄素投降呢?地师固然做不成了,性命大概率能保住,毕竟团结价值摆在这里,在内忧外患之下,齐玄素迫于外部压力说不定还会给她一个“大娘”的说法,位列三娘、五娘、七娘、九娘之前。

    姚令疯了是一方面,可就算疯了,她也是咽不下这口气,拒绝向导致自己失败的两个对手低头。

    直到将死之际,姚令的举动更像是祸水东引,让齐玄素和秦权殊为了她的身后遗产斗起来,而非投靠大玄朝廷。

    所以双方事前没有任何交流,纯粹是临时起意,秦权殊也是随着姚令逐渐接近帝京,方才有所感应,这才离开帝京——此时已经是在他的地盘上,反而是齐玄素孤身一人,澹台震霄、慈航真人、大掌教亲军等等都没有跟随齐玄素,所以秦权殊并不怕齐玄素能把他如何。

    只可惜秦权殊来晚一步,归根究底是齐玄素没有给机会。

    玉京的错误不会重复两次。

    虽然齐玄素此时是孤身一人,但浑然不惧——他到底没有用出“素王”的第四剑,虽然元气有所损耗,但远远谈不上元气大伤,仍旧有一战之力。

    齐玄素神情平静,望向秦权殊。

    这不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但这是两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地位相见。

    上次相见时,秦权殊是大玄皇帝,齐玄素说得好听点是大掌教候选人之一,说得难听点就是个傀儡。

    是秦权殊败走玉京之后,齐玄素才正式升座大掌教。

    所以是第一道士和第二道士的见面——荒谬也不荒谬,金阙议事只是开除了姚令的道籍,国师和大玄皇帝的问题被冷处理了。说到底,姚令已经出局了,秦李联盟只是输了一个回合,还没有出局。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半个道门的体量,把国师和皇帝开除容易,那么底下的人怎么办?也一并开除了?那么道门不仅是事实上分裂了,就连最后的名义都没有了,真正成为两个道门。

    事实上,无论是齐玄素,还是秦权殊和国师,都是要争夺道门的最高权力,仍旧需要大一统的道门,而不是割据偏安,更不是划江而治。这就像大沛末年,群雄逐鹿,互相攻伐不休,可都还是沛廷的州牧太守,哪怕挟天子而令诸侯占据中央朝廷,也没有不认这个官职。

    所以玉京最高层的六个人在商议之后,决定干脆不提了,该打还是打,等到打得差不多了,再根据具体情况补上一个战犯名单也是可以的。

    相对应的,秦李联盟那边也回避了这个问题,没有主动提及,只是拒不承认大掌教选举和金阙决议。

    这都是细枝末节了。

    所以秦权殊仍旧是第二道士,也允许太平道的真人们去玉京议事——至于你不敢来导致缺席,那是你的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