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等咱死了再说-《大明皇长孙》
第(1/3)页
朱英对于轨道,讲解得非常的详细,其中包括制作的难度,要求。
后期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收益。
毫无疑问,假设大明如今全国疆域都有轨道线路的话,那么整个大明的综合战力,将会形成一个质的提升。
朱元璋听得很仔细,然而在朱英慷慨激昂的讲解下,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大孙你可想过,要达到这般程度,需要调动大明百姓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朱英讲解完后,朱元璋沉着问道。
朱英闻言,一下子就沉默了起来。
在刚才的讲述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可避免的用了很多春秋笔法。
便是将轨道旳好处多说,而这其中的坏处,就一句带过。
即便话术如此精湛的朱英,还是被朱元璋一句直中核心。
为什么在制作轨道上,朱英要直接找朱元璋来商量,而且只聊轨道,不聊其他。
新以工代赈,其实已经是一种全新的工程承包制了,但涉及到轨道,朱英却是闭口不谈工程承包的概念。
原因很简单,轨道在大明内的铺设,其中需要的人力物力,已经是超乎想象。
沉默片刻后,朱英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孙儿粗略的算了一下,前期应该有五百万人,大致差不多了。”
这才是朱英没有聊新以工代赈的原因。
五百万人,这根本不是一点点钱财能够替代得的,以大明如今的财政情况,完全不可能去搞什么新以工代赈。
唯一的办法便是:徭役。
征调民夫,徭役修轨道,这就是目前,唯一的办法。
朱元璋摇头说道:“大孙也说了,五百万人不过前期,若是完全制成,可能需要将近数载不说,动用的徭役,前后所需至少会达到两千万人次。”
“如今咱们大明,登记在户的总共才多少人。”
“如今大明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
“这也就意味着,制作此等轨道,将会动用大明三成口计,而在这其中,服从徭役者,又有多少。”
朱英听到这话,解释说道:“自是不可如此多人,爷爷当是有些误会了,孙儿的意思是,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并非要穷尽全国之力,在数载之内完成。”
“铺设轨道的线路,自然也无需太多,只需要数条主干制成便就行了。”
哪怕是这般说,朱元璋也并没有松开眉头。
听上去好像少了很多,但朱元璋心里可算得清楚。
单单就这几条轨道,对比的便是数百近千万人的徭役。
大明的所有军队加起来,也才堪堪一百二十万人,修建轨道,都快有十倍的相差了。
这让朱元璋觉得难以接受。
“大孙这个法子,确实是不错的,真要制成,对于咱大明来说,也算是极为有利,咱也能想到。”
“不过现在大明看似平静,实则内后外患,更有天灾不断,百姓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多数人吃口饱饭都难。”
“以咱看呐,此事便就先放着吧,等过些年,番薯这些作物都推广开了,再来制作轨道也不迟。”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过面对大孙,他还是强行按捺住情绪。
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刘和,此刻手已经有些微微哆嗦,哪怕是锦衣卫蒋瓛,后背都有冷汗。
他们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人,对于陛下的性格当然很是熟悉,能够让陛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完全是破天荒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