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机勃发-《抗日学生军》


    第(2/3)页

    占领省城后,日军并未停住侵略的脚步,而是计划乘胜大举南下。

    而在中条山一带,**第一战区的部队也正在集结,准备凭借中条山险境,构筑一条抵御日军的钢铁防线,以此终止日军南下的步伐。

    华北的日军和**都调动频繁,山西情势危殆,风雨欲来,一派大战将启的紧张气氛。

    。。。。。。

    与当前的紧张气氛迥然不同,卧龙山上的学生军总部,却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野重新整顿了队伍,任命王维一为第四支队支队长。学生军又开始了系统的学习训练。

    张野知道,历史上中条山之战虽然延缓了日军进攻的步伐,却无法阻挡日军的胜利。**与日军相比,不仅武器比不上日军,训练更比日军差得远!最要命的是,**的许多将领都是军阀出身,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也不服从统一指挥,往往各行其是,对上峰阳奉阴违;他们信奉实力至上,在日军面前往往只想保存自己的私人力量而忽视民族大义。并且他们的军队,除了强行抓来的壮丁外,就是一些拿军饷混日子的老兵油子,军纪涣散,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跟土匪其实没什么区别,很难得到老百姓的认同。这些军队祸害老百姓是好手,但是在面对真正残酷的恶战时,则是一触即溃,不堪一击!这是历史上**屡战屡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张野在组建学生军时,就极为重视军事训练。学生军的士兵虽然年轻,每日的训练量却是**的数倍!张野根据前世的见识和回忆,设计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力求用较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果。

    此外,张野想方设法为学生军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学生军自成军时起,单兵装备就不亚于日军士兵。张野去陪都后,利用委员长急需树立抗日典范,以激发国人抗日信心和爱国热情的心理,取得了陪都方面的大力支持。学生军也从原来的日式装备为主,转变为德式、美式装备为主。并努力培养下级军官和士兵在战斗中加强自我保护,以最小损失换取最大战果的作战思想。

    在思想教育方面,张野一直坚持知识与军事并重的原则。学生军除训练外,还要照常上课,学习文化知识,确保学生本色。

    在张野的印象中,黄浦军校初期的学生军,战斗力在当时首屈一指,所以才能所向披靡,横扫全国;并且在它培养的学生军中,涌现出那么多灿烂的将星,这跟它亦战亦学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学习军事,到战场上体验知识,是黄浦军校最成功的地方。张野力求通过学习教育,统一士兵的思想,激发爱国热情,达到完全掌控部队的目的。

    对于学生军的高级将领,张野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讨论讲解战例、沙盘推算、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军官们的军事素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