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章 大局,便已定-《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3)页

    不管哪个时代,官员的贪污,皆是不可避免的。

    人的天性便是如此,纵使有出淤泥而不染之人,那也只是极少数的极少数。

    更何况,还是在这么一个吏治糜烂的大环境之下,贪污,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项。

    甚至,在李修看来,决定一个官员堪用与否的因素,并非道德高尚,两袖清风这种。

    纪晓岚与和珅两类官员。

    他,更喜欢用和珅。

    贪可以,渎职也可以,欺压百姓,也不是不行。

    但,交代的事,办好,办得漂亮!

    只要做到这一点,便是可堪一用之人。

    当然,凡事不能太过。

    如这次,两陵修筑未过半,便吞了多达四十万两白银,这就有些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若放在以前,他定少不得举起屠刀,杀个痛快。

    可现如今,辅国理政,事有轻重缓急,他也只能压下心中杀戮欲望,或者说,这件贪墨之案,相比亲自下场,他,高高俯视,当个决策者,或许更有利一些。

    朝堂乱了,他的动作,也就不至于被所有人都盯着了。

    长吐一口气,李修轻抚一下额头,目光,亦是汇聚在了桌面上的诸多卷宗上来。

    大明军队体系,经过两百余年的演变,经历代天子臣子的修修补补,早已是复杂至极。

    事实上,李修也不认为卫所制度是导致如今大明军队糜烂的主要原因,甚至,连次要原因都不是。

    抛开时代环境谈一个制度的缺陷,那就是空谈。

    只要制度还需要靠人维持运转,那就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只能说,与时俱进,尽量,将制度的缺陷,圈在一个可控的范围。

    而大明的卫所制度之所以糜烂至今,其中原因,不过就是没有与时俱进,导致长时间的体制僵化固定,且大环境演变的结果而已。

    而如今的大明军队体系,则是卫所制与募兵制共存。

    两者之间,从事实上来看,并没有优劣之分,或者说,在这种糜烂的大环境下,卫所军户也好,募兵各营也好,该烂,还是得烂。

    李修现在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调动麾下将士散至各地,还是借用武院操纵各地卫所驻军升迁调用,其目的,就只有一个。

    那就是增强对大明军队的掌控。

    兵者,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便说明了军队的重要性,李修统兵已久,自然不会不清楚。

    只有增强了对大明所有军队的掌控,他的命令,才会得到贯彻,如此,他才能在各级将领的辅助贯彻下,由上至下,一点一点的剥除大明军队的弊病。

    到那时候,卫所也好,募兵也罢,什么制度,并不重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