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火帝国》


    第(3/3)页

    “目前,我们面临两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第一,被围徐海东方面军急需解救;第二,情报系统必须进行检讨,对现有的一些人员机制调整。”

    “另外,帝国必须尽快进入全面战时状态,现在我们已经确实感受到帝国现有的兵力非常不足。当然,也许缩减一些非重点的战线,比如终止与德法联军会师北非的计划,将刘伯承上将的军队撤回来,投入到其它更重要的方向……”

    听到这里,**和朱德两人都面现不豫,很明显是不赞同放弃阿拉伯半岛那边的战场。

    把两人的表情看在眼里,**暗暗一笑,继续说道:“如果不放弃任何一条战线,就只有让帝国尽快进入全面战时状态,进行全面动员,为帝国提供足够的兵力来打赢这场战争。”

    在一边听**说话的周恩来心里很是佩服,没想到**居然能够借此机会迅速将矛头指向帝国情报总局。此前,**和周恩来他们一直为解决不了“胡派”的最后一个残余分子――帝国情报总局局长毛人凤而有些心烦,因为这个老特务一直都非常谨慎小心,让他们抓不到什么把柄。不过,现在徐海东的方面军被突然出现的优势俄罗斯军队包围,很显然是谍报系统方面出了问题。这就让“毛派”有了对付帝国临时首相这位“同宗”的充足理由。一旦毛人凤垮台,之前一直担任帝国情报总局第一副局长职务的李克农中将就会接过这个帝国最高情报官僚的位子,而这位李克农中将的出身是海军情报局……

    另外,能够将一直在帝国进入全面战时动员的议案上暧昧不定的陆军拉到自己的支持面,这一点也显示出了**此人超强的政治能力。如果说处理实务,周恩来认为自己绝对不会比**逊色多少,甚至可能更强,但说到耍阴谋、玩政治手段,自己就不及**之万一。

    周恩来庆幸不已:至少**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的这些能力在此时只会对帝国的整体利益有利。如果毛是一个纯粹的自私者,那他的能力将是帝国难以想象的灾难。

    “如果我给你六个重型步兵师和三个禁卫师,你们有绝对把握解除俄罗斯人对徐海光的包围吗?”**边来回踱步边问在座的两位帝**巨头。

    “如果部队在一周内到达位置并补给充足的话……我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我相信有个人有七成以上的把握能够完成这项任务。”朱德大将平静地说。

    “哦,你说的是谁啊?”**有些好奇了。

    “第十一军军长许光达少将。”

    “就是那个到德意志访问考察过,回来以后就整天鼓吹坦克集群突击学说的许光达?”**听说过这个人。

    “是的,阁下。”

    “唔,这个事情等毛人凤来了以后再说吧。”

    接下来追究处理帝国情报总局局长的事就简单了,毛人凤他再厉害也不可能是**的对手。老特务将情报系统方面的责任完全揽到自己身上,为部下开脱罪责。就这一点而言,毛人凤表现得非常好,**也因此放了他一条生路,只是将其解职而已。坐在一边的朱德看出一向对属下刻薄的毛人凤的做作,也看出了**有心放其一马,于是出言为前任帝国情报总局局长向帝国临时首相求情,卖了一个便宜人情。

    帝国陆军总司令很清楚,虽然毛人凤被解职了,但帝国情报系统中其一些班底将在很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毛人凤本人对帝国情报系统仍旧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现在卖他一个人情就为以后陆军插手帝国情报总局埋下了伏笔。

    其实,**也知道这一点,这个老牌帝国情报官僚毛人凤是不能杀的。相信毛人凤自己也应该清楚这点。朱德的出言为毛人凤求情,在座的众人也了解其本质。不过,了解归了解,毛人凤还是有些感激朱德为自己求情。

    情报系统的问题是顺利地处理完毕了。然而,被包围在伊尔库茨克那六十万忠勇的帝国陆军官兵怎么办?没什么说的,一句话:立即着手救援!

    确认消息的准确性后,**不再犹豫了,立即将三个禁卫师的指挥权移交给帝**联合作战总部。同时,签署有帝国临时首相**、帝**总参谋长**元帅、帝国陆军总司令朱德大将名字的命令很快送到了把司令部设在通化的陈诚上将手里:抽调第三、第十一、第十三共三个军编成新蒙古方面军,任命第十一军军长许光达少将为司令进行指挥(为此特地将许光达的军衔从少将晋升为中将)。细心的人注意到,从陈诚上将那里抽调出来的这三个军中,每个军都有两个重型步兵师,是属于帝国陆军中的精锐部队。(帝国陆军常备军中通常有两种师:普通步兵师和重型步兵师,其区别就是重型步兵师拥有的重型装备如坦克等数量较多,是普通步兵师的三倍。)

    [注:与战术及装备一直领先世界潮流的海军不同,明帝国陆军的守旧派的势力比较大,因此明陆军的发展一直是落后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同行。陆军在二战开始以后还在坚持坦克是步兵的移动支援火力点,将坦克等装甲车辆分散编入步兵单位,陆军的攻击速度是以步兵的前进速度为基准的。当然,陆军中也有一些人比较认同坦克集群突击的作用,并提议模仿德意志和俄罗斯军队组建装甲师,象新疆方面军的粟裕上将、南亚方面军的刘伯承上将和部分军以下级别的军官就支持这种被守旧派视为异端邪说的新战术理论,而在后来被称为帝国装甲兵之父的许光达当时还只是一介普通少将军长而已。然而,在守旧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帝国陆军,他们即使得到一些高级将领的支持也不能真正做出什么改革。直到近期守旧派的势力被牵连到“胡宗南事件”中而遭到大规模的清洗后,一些持新观念的将领掌权,陆军才开始在这方面有缓慢地变革。但是,此前因为守旧派的陈旧观念,无数忠勇的帝国士兵的鲜血已经流尽了,这也是帝国陆军进行思想改革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实,在此之前,一些装甲战的支持者就在自己所管辖的范围内进行了小规模的试点。象粟裕上将在进攻俄罗斯西南部的一系列战役中就将自己方面军所辖的全部坦克装甲车辆集中起来使用,以坦克突击、步兵跟进这一典型的装甲突击战术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刘伯承上将的南亚方面军也采用了类似的做法,在南亚和中东的平原沙漠地带所向披靡。当然,这些战绩并不能说明装甲突击战术是万能的,战役的大势走向主要还是要看战役指挥人员的能力,原兴安岭方面军司令汤恩伯上将在攻击斯沃博德内的战役中,也集中使用的装甲突击力量,但遭到了失败。]

    就当时明陆军的装备而言,如果以过来人的眼光来看,最初明帝**方显然忽略了坦克装甲车辆的防护能力和火力,而只注意到了其成本。明军装备的大多是经授权仿制的德意志早期三/四式甚至二式坦克,在防护能力和火力上根本就不是俄罗斯人的主力坦克t-34的对手。就算是少量试装备的改进版四号坦克,也很难形成战场优势。若不是明军陆军航空队的空中支援得力,以及明军的主攻方向并没有多少俄罗斯陆军真正的主力,初期的战绩也不会那样辉煌。在今年,进入十一月以后,北方特别是俄罗斯的天气是剧烈恶化,甚至连往年相对比较好一点的俄罗斯南部,包括里海和黑海沿岸的地区也是如此。现在因为恶劣的气候,加上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陆军航空队的飞机出动率大大下降,已不能对明军地面部队作出有效的支援,并且明军的一些装备和后勤支援补给措施不适合寒区作战使用,所以战况立即就急转直下。其实一些装备已经研制出来并开始生产,新的后勤支援补给措施也已经制订完成,但是起初是因为陆军中守旧派的阻挠,守旧派被清洗后则是因为军方把主要精力全力投入修改后的澳大利亚登陆计划准备工作而无暇顾及,导致装备更新计划一再拖延。

    为了让前线的部队一直保持旺盛的斗志,帝**联合作战总部曾经制订了一个将参战部队轮换休整的计划,但这个计划因为帝国迟迟不进入全面动员状态导致轮换兵力严重不足而不得不放弃。现在前线有些部队因为长期连续高强度作战而得不到休整补充,他们的兵力、体力和士气严重下降,导致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大不如前。这也是俄罗斯战场上的战况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近这段时期,整个轴心国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北非战场上,此前一直攻势如潮的法兰西和德意志联军在向通往埃及的门户阿拉曼发动攻击时被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以英吉利第八集团军为首的盟军击退。加上小乔治.巴顿中将的美利坚第三集团军在摩洛哥西部重要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成功实施登陆,联军不得不收回主力保护轴心国在北非的根本――阿尔及利亚。而此时,盟军在地中海上的活动日益频繁,北非的轴心**队能够得到的补给物资越来越少,形势也越来越糟糕。

    至于法兰西和德意志的海军,那简直就可以说是一败涂地。为了保护地中海上的补给运输线,法兰西的整个地中海舰队全力投入护航作战,结果却碰上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英吉利地中海舰队,被猛揍了一通,法兰西人地中海舰队的绝对主力――三艘科尔贝级战列舰两沉一伤,大伤元气,从此以后就躲在土伦港中,再也不敢(也没有能力)出海,将东地中海的制海权完完全全地拱手交给英吉利地中海舰队。轴心国唯一能够对地中海的盟军舰队造成巨大威胁的就是利用直布罗驼海峡深处的暗流偷偷溜进地中海的德意志潜艇。1942年8月,奉命运送飞机到马耳他的英吉利皇家方舟号航母在完成任务后的返航途中被德意志u-81号潜艇击沉于距离直布罗陀50海里处的地中海中。

    以布雷斯特港为基地活动在中大西洋的轴心国舰队实力占法兰西和德意志联合舰队将近四分之三以上。即便如此,以它们的实力来说仍旧远远不是美利坚大西洋舰队和英吉利本土、大西洋两大舰队的对手,因此一直是以破坏美利坚本土对英吉利以及南方到英伦三岛的海上交通运输线为主要作战目标,避免与对手的主力舰队正面碰撞。随着声纳、雷达技术的成熟的广泛运用,加上大量的反潜舰只加入护航队,以前一直战果累累的德意志“狼群”在近几个月损失惨重,击沉对方舰船的吨位却直线下降。不得已,轴心国联合舰队只得出动水面舰艇配合潜艇执行破交任务。

    一些设定和细节方面可能会有些问题,在完成第四部后我会先停止更新,对前面进行修改。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