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京师三两事-《乱明者皇太子》


    第(2/3)页

    否则的话,文官们肯定是拼命进谏,劝阻皇帝以朝廷为重,不要离开京师的。

    但是,为什么朱常洛又敢这么做了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出去过。

    在去年的时候,他曾率领群臣去过一次蓟县,所以,在接受程度上,大臣们是没有多少抵触的。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常洛的权威太重了。

    他不仅参与过石星桉,蓟镇桉。还一手主导过刚刚尘埃落定没多久的昌平桉,连带着都察院都被动了大手术,流放了九十七位御史。

    所以,现在的朱常洛在京中的权势,已经到了可以让群臣雌伏的地步。

    他想要巡幸山海关,还真没几个人敢拦的。

    更何况,现在只是一个小道消息,谁敢拿一个小道消息去贸然的上疏劝谏,后果是很严重的。

    毕竟,御史言道已经改革了,以后在京中说话都要凭事实,摆证据的。

    若再想像原来一般,动不动就像御史一样给朝廷上疏言事,若是真的言有其事倒也罢了。

    就怕上疏说的事情根本就不着调,这问题就严重了。

    如果是捕风捉影的事情,无伤大体的话,还好说一点,顶多会被内阁下属的廉政署警告一下。

    但是,如果说的事情不仅子虚乌有,还引起了朝野关注,那时候就等着鬼见愁的反贪署上门送温暖吧。

    所以,现在在京的京官除了在私下了发发牢骚外,实际是,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学会谨言慎行,不再像原来一样,动不动就开地图炮。

    毕竟,在现在的京师舆论大环境下,说话是要负责的。

    这一点让很多靠着批评朝廷获得声望的清谈之流很受伤。

    但是,没办法,现在内阁和反贪署就在抓这一点。

    所以,像乔正权之流的翰林清贵们,他们现在真的很无奈,很怀念原来的言论自由。

    可惜,经过刘克用桉后,这一切都一去不复返了。

    丁进科听着乔正权的话,他也没有附和,也没有反驳。

    丁进科说道:「殿下是个务实的人,不喜欢清谈阔论。你在翰林院里可能不知道,前段时间,吏部铨选了一批新知县的任命送到了殿下那里。」

    「按照以往的流程,殿下只需画个圈,就等于是认可的这些新县令的任命。但是,殿下并未第一时间认可,而是让吏部将此次被铨选为县令的在京官员们们到慈庆宫去问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