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意见领袖-《乱明者皇太子》
第(1/3)页
中枢六部,朱常洛已得其二。
兵部李成梁和工部沈思孝,虽然都是年近耄耋的老人,但是,越是这样的老人他们就越珍惜手中的权力。
他们清楚自己的权力来自何人,所以,他们的忠心也自然是无以复加的。
还有都察院, 都察院左都御史徐作是个明白人,他见到董其昌的锋芒乍起,自己权衡利弊之后,他就病倒了。
现在都察院里的话事人已然就已经成为了董其昌这位后进之人。
不过,即便如此,朱常洛也没有放松警惕, 因为,在现如今的大明, 言官可不仅仅只存在于都察院和六科之中。
那些自号乡野之士的大儒们,他们的影响力比起京中的言官们更是不遑多让!他们可都是地方读书人的意见领袖,像这样的人,说实话不管是朱常洛还是历代的君王,都非常不喜欢这些自以为“出淤泥而不染”,又秉承着“肉食者鄙”的意见领袖。好像全天下人都没他们清醒一般。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这些所谓的大儒,就和今天那些瞎起哄的大v们,本无二致。都是打着公知的旗号,扰乱朝廷的正常法度!
在朱常洛看来这些意见领袖就是破坏大明安定和谐的危险因素,若有机会,朱常洛一定会好好整治他们一番。
不过,眼下最要紧的就是蓟镇案的善后事宜。
蓟镇案算是已经有了结果,但是,这个结果究竟要结出一个什么样子的果子,这个内阁说了不算。
最终的解释人也只能朱常洛才行,否则的话,花费了这么久的时间建立起来的威严, 不就半途而废了吗?
古人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这“器”就是权力,这“名”就是官位。
这两样东西都要握在最高统治者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否则太阿倒持,最后只能自伤己身。
“父皇,蓟镇案已经查证完毕。涉案官员五百一十八人,其中朝廷二品官员一位,三品官员三位,其他无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