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6 永镇一方 (二合一)-《我成了大明勋戚》


    第(3/3)页

    “你背后调查过本伯?”

    靖远伯王骥整个人的气势完全变了,他在班师回朝前种种举动,本以为不会再朝中掀起任何波澜,甚至压根就不会有人注意到。

    结果万万没想到,第一个提出来的是沉忆辰!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靖远伯,本官说出这些并不是要指责什么,更不想诋毁你对于太上皇的忠诚。仅仅只想表达一点,当时可以等待抉择,现在同样可以。”

    “与其忠君,不如忠社稷!”

    早在正统十一年麓川献俘大典上,沉忆辰就收获了一批南征军将士的好感跟尊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得到情报消息的原因。

    沉忆辰相信王骥没有趁乱拥兵自立之心,但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让王骥在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更多是想要维系住自己跟南征军的安危,静待朝中局势明朗后才做出决断。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实际上对于明英宗朱祁镇,并没有想象中的忠诚。

    当然,还可以看出来,他同样没有于谦那种舍身取义的无私。

    不过世间仅有一个于谦,做不到并不是王骥的过错,相比较绝大多数尸位素餐的朝臣,靖远伯王骥凭借着为大明开疆辟土的功劳,就足以名垂青史!

    话说到这份上,王骥撤下了冷漠的神情,望着沉忆辰长长叹了一口气。

    “目前朝廷局势,南征军势必无法在京师久留,此乃大势所趋本伯何尝不知。可太上皇已经禅位让贤,让他做一个安乐天子,又能对你跟陛下产生多大的威胁,一定要斩尽杀绝吗?”

    靖远伯王骥心中已经认定,关外行刺的那批刺客,沉忆辰是脱不了干系。事实上他猜测的也没有错误,确实是沉忆辰主使的弑君之举,但斩尽杀绝的主谋并不是他。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历朝历代称孤道寡者只能有一人。”

    “更何况,太上皇他真的愿意只做一个安乐天子吗?”

    沉忆辰的这句话反问,直接让靖远伯王骥哑口无言,明英宗朱祁镇在南宫召见右都督张軏的事情他知道,皇太后秘密拉拢武清候石亨的举动,他同样知道。

    太上皇是不可能甘心做一个安乐天子的。

    看到王骥沉默不言,沉忆辰明白自己已经打开了他的心理防线,只剩下最后的临门一脚。

    既然如此,那就给王骥一个拒绝不了的筹码!

    “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靖远伯,你以文官掌武事,开创了大明封爵的先河,难道就不想再进一步,成为大明公侯,乃至于开疆封王吗?”

    “你在说什么?”

    靖远伯王骥满脸诧异,他感觉沉忆辰这是疯了,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

    封侯都还算合理,大明除了开国以及追赠,何时出现过异姓王?

    “率领南征军拿下麓川乃至于缅北,本官许诺会竭尽自己所能,说服陛下允许王氏一族犹如当年黔宁王永镇云南一样,世世代代永镇麓川!”

    这就是沉忆辰给靖远伯王骥开出来的筹码,想要彻底的平定麓川完整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那么就必须有着绝对强势的统帅跟武力存在,而不是像之前数次麓川之战那样,打完就撤退然后死灰复燃再度反叛,来来回回身陷泥潭。

    明朝的历史,已经给出遇到这种情况,一份完美的答卷。那就是黔宁王沐英一族永镇云南,通过世世代代镇压同化的努力,让蛮夷藩邦永为汉土。

    永乐年间由于对安南的轻视,没有让英国公张辅永镇安南,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永远的痛。

    这一次,沉忆辰不会让历史错误重演,靖远伯王骥就是永镇麓川最好的人选!

    /132/132655/31882225.html


    第(3/3)页